產品分類
最新文章
- 一種具有協同抗腫瘤作用的金納米藥物載體的制作方法
- 覆膜支架的支架及其與覆膜分別植入的植入系統的制作方法
- 去甲基文拉法辛苯甲酸酯類化合物的包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 治咳川貝枇杷顆粒及制備方法
- 一種活動抵釘座組件的制作方法
- 一種清熱祛火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 多功能護理床的制作方法
- 新型癱瘓病人護理床的制作方法
- 一種中醫內科康復護理裝置制造方法
- 防蚊止癢液的制作方法
- 一種藏藥組合物在制備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藥物中的應用的制作方法
- 一種新型便攜式心電圖機保護盒的制作方法
- 紙尿片的制作方法
- 溶解血栓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 用于監測進行中的心肺復蘇的系統的制作方法
- 一種影像科防輻射保護桌的制作方法
- 一種康艾納米注射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 一種養顏口服液的制作方法
- 一種矯正假性近視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 家用胎兒心率電子監聽測量器的制作方法
治療濕熱的通用方劑(濕熱解毒劑和濕熱燥濕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名稱:治療濕熱的通用方劑(濕熱解毒劑和濕熱燥濕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治療濕熱的通用方劑是“濕熱解毒劑和濕熱燥濕劑”兩種類型方藥的合稱。遵循 中醫基本理論和反復臨床實踐,切合當前醫藥對濕熱所致多種疾病治療的不足,嚴格配伍 而成。無論急性濕熱病或慢性濕熱病,皆有熱重于濕和濕重于熱兩大病機,因此,配制了“濕 熱解毒劑”主治熱重于濕之濕熱病,配制了 “濕熱燥濕劑”主治濕重于熱之濕熱病兩種類型 藥劑。“濕熱解毒劑”和“濕熱燥濕劑”是治療急性濕熱病和慢性濕熱病至始至終全過程的 兩種類型藥劑。屬中醫藥技術專治濕熱(邪)為病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中西醫藥的不斷發展,各種型劑的廣泛應用,對各種疾病的防治取得了豐碩 成果。但目前對濕熱所致的高燒、大熱或低燒、無熱,或反惡寒;頭悶重脹痛(前額及兩側太 陽穴);口渴或渴而不欲飲;無汗或大汗淋漓不止,或“汗出熱解,繼而復熱”;口苦或口淡無 味,食少,嚴重者數天不食或嘔吐不止。或脘腹痞滿、脹悶,小便短黃,大便不調等。即溫病 學中暑溫、伏暑、濕溫等急性濕熱病及長期頭悶脹不舒(前額及兩側太陽穴),口苦或口淡 無味,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慢性濕熱病。這類疾病有似感冒,但非感冒之一汗即散;又似實 熱病,但非實熱之一清即消。濕熱病開始用抗生素及配伍相應之解熱消炎鎮痛藥,口服、打 針、輸液等多種治法,有效而不持久,急性期上述諸種治法無效。服用“濕熱通”,可轉危為 安,連服數劑,直至徹底康復。“濕熱通”是用于治療濕熱(邪)深入、蘊結于體內而致多種病證的通用方劑,簡稱“濕熱通”。濕邪致病有兩個途徑,即外濕與內濕。外濕,多因冒雨涉水,或久居潮濕之地,或 工作環境潮濕等,濕邪由外而入。外濕侵入人體,常先困脾。內濕是臟腑功能失調,脾的運 化功能減退,脾不運濕,反為濕困,病理代謝產物(水濕)不能正常運行、輸布、代謝而排出 體外,停滯于脾。外濕與內濕相合,困之于脾。故說“諸濕脹滿,皆屬于脾”。內濕之體常感 外濕。暑溫、濕溫、伏暑等急性濕熱病,常外濕與內濕合而為病。濕為有形之邪,阻滯氣機, 則脘腹痞滿脹悶;濕熱內盛,充斥三焦,正邪分爭,則高燒、大熱、大汗淋漓不止,濕熱留戀不 解,則“汗出熱解,繼而復熱”;脾開竅于口,濕邪困脾,運化失司,濁氣不降而上逆,故口苦或 口淡無味,食少,嚴重者數天不食,甚則嘔吐不止;濕熱熏蒸,熱蒸頭脹、頭痛;濕蔽清陽,則 頭痛、頭重(前額及兩側太陽穴)。慢性濕熱病,長期頭悶脹不舒,口苦或口淡無味,食欲不 振,消瘦乏力等,為濕熱(邪)長期困脾所致。無論急性濕熱病或慢性濕熱病,皆為濕熱困脾 所致的各種表現(癥狀)。抗生素及解熱鎮痛藥,只能抑制或殺死病菌,而不能將其濕熱病 毒之邪排出體外,故有效而不持久,嚴重時無效。危急時刻,部分患者因搶救無效而失去了 生命;部分患者通過中西醫藥搶救,把生命挽救了回來,可很多患者留下長期慢性濕熱病。歷代醫家,通過反復臨床實踐,對濕熱病的診治積累了豐富經驗。明清時代,吳鞠 通遵循葉天士的臨床實踐,寫成了 “溫病條辨”,給后世對溫熱病的診治刻下了 “樣板”,為祖 國人民健康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此書條文,方劑繁多,藥味加減繁雜,多半在癥狀上做 文章,學起來費時費神,臨床也難掌握運用。很多醫家對此書進行了爭論、指責,但都是在枝節上爭論不休,沒有多大臨床意義,有很多醫生對“溫病條辨”倒背如流,但一接觸臨床便 手忙腳亂,亂整一通。尤其是暑溫、伏署、濕溫等急性濕熱病,瞬時萬變,“如繭抽絲,層出不 窮”,病程長而纏綿難愈,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但“溫病條辨”是一部成功醫學巨著,有“取 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泉源,它為治療溫熱病開辟了先河,為后世醫家所推崇,成為學醫者必 修課。應“去粗取精”,認真學習,深入領會,融會貫通。
發明內容
一部“溫病條辨”,將一切溫熱病分為濕熱與燥熱兩大類型。暑溫、伏暑、濕溫等為 濕熱(潮濕而熱)類型,但其中也有燥熱病例;風溫、春溫、秋燥、冬溫等為燥熱(干燥而熱) 類型,但其中也有濕熱病例。濕熱類型中又有熱重于濕之暑溫、伏暑和濕重于熱之濕溫兩大 病機。這是指急性濕熱病。長期頭悶脹不舒(前額及兩側太陽穴),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 慢性濕熱病,也有熱重于濕,濕重于熱之別。急性濕熱病和慢性濕熱病,統稱濕熱病。“濕熱 通”就是專治急性濕熱病和慢性濕熱病之通用方劑。中醫理論早就告訴我們“治病必求于本”。因此本醫藥處方是因“證”而立,因“證” 而設,不是隨“癥”而變。(備注證和癥是有區別的)。本證的基本病機是濕熱困脾,只要 將濕熱病毒之邪在藥力作用下,化為汗液和尿液徹底排出體外,其濕熱所致的多種“癥狀” 才自然消失。“癥狀”,是病邪深伏體內而表現于外的現象,它可以反映真實病邪,只作分析 疾病的依據,“通過現象看本質”,不可見“癥”治“癥”。如果只在“癥狀”上糾纏不休頭痛 醫頭,腳痛醫腳;有汗有熱加止汗藥、清熱藥;無熱無汗加發汗解表藥、去清熱瀉火藥等。只 看表面現象,不去研究疾病本質,就會被疾病假象所迷惑,出現失治或誤治,輕則延誤病機, 甚則變證蜂起,后果不堪設想。燥熱與濕熱如何識別呢?所謂燥熱,既干燥又有熱;所謂濕熱,既潮濕(水濕過 盛)又有熱。兩者皆有熱,只有干與濕之別。干燥,就是缺少水分,如皮膚干燥,大便干結, 舌紅干燥少津等;濕就是水分過盛有余,如面色黃胖、水腫,咳嗽痰多清稀,舌面水滑等。燥 熱與濕熱表現雖多種多樣,較簡便識別方法是舌面干燥與水滑。燥與濕的識別特點是舌紅 少苔或無苔干燥少津或無津,無論苔色如何,皆為燥熱類型;舌苔濁膩水滑,無論苔色如何, 皆為濕熱類型(包括寒濕)。臨床觀察驗證,較為可靠。口味,也是識別濕熱病的重要依據。無論熱重于濕,或濕重于熱,皆為濕熱困脾。因 脾開竅于口,無論肝膽濕熱,脾胃濕熱,大腸濕熱,或膀胱濕熱;無論急性濕熱或慢性濕熱, 皆可導致脾失運化,出現口味的改變,影響食欲的納入。口苦或口淡無昧,食欲減退,是濕熱 病的常見癥狀;嚴重者可致數天不食,甚至嘔吐不止。去年(2007年)我地豬瘟大流行,稱 為“難兒病”,17頭生豬,用盡各種針劑(抗生素)治療月余無效,死去三頭的危急時刻,改 用中藥調治。我對豬瘟治療沒一點經驗。其根據有二 一是用抗生素無效,二是豬一開始生 病就不吃。于是我估計是濕熱病,用“濕熱解毒劑”略加二三味調治,并囑咐豬槽內只能放 藥液,把一切去光,結果十四頭豬痊愈,愈后長勢良好。至于對豬瘟治效如何,有待于多做實 驗。從藥物治療分析,我相信,一定會有好結果。頭部癥狀,也可作濕熱病的治療依據。無論急性濕熱病、慢性濕熱病,都有或重或 輕的頭疼、頭脹或頭重癥狀(前額及兩側太陽穴)。熱重于濕,熱蒸則頭脹,故多見頭痛、頭 脹;濕重于熱,濕濁中阻,清陽不升,多見頭痛、頭重;但也不是絕對的。其他疾病也可有頭痛、頭脹,但舌苔與口味與之有別。濕熱通配伍特點及廣泛應用 濕熱通是針對濕熱困脾而設,但其病機有熱重于濕和濕重于熱兩個方面,故以“濕 熱解毒劑”為治療熱重于濕的通用方劑;“濕熱燥濕劑”為治療濕重熱的通用方劑。
濕熱解毒劑柴胡15黃芩15桅子15連翹15杏仁15苡仁2(|白叩5半夏15淡竹葉15滑 石2(|通草3,痞滿明顯者加枳實15,苔厚膩者加蒼術2(|,水煎服。第一次開后約5分鐘濾藥, 第二、三次開后各約15分鐘濾藥,三次藥液兌在一起服用(冷熱皆可)。每日一劑,嚴重者 兩日三劑。嘔吐不止時,加姜汁水加強止嘔。少服勤服,以不嘔為宜。嘔止去姜汁水。主治濕熱病。熱重于濕。高燒、大熱、口渴或渴而不欲飲或不渴,無汗或大汗淋漓 不止。口苦或口淡無味,食少,甚則數天不食或嘔吐不止。頭痛、頭脹或頭重。舌苔黃厚濁 膩或微黃苔薄而濕潤者,脈多弦滑、數實等。方解本方以三仁湯加柴胡、黃芩、桅子、連翹而成。為治療濕熱病之熱重于濕的 通用方劑。以外透、清化、淡利相結合之配伍形式,將深伏蘊結體內(濕熱困脾)之濕熱病 毒之邪化為汗液和尿液徹底排除體外的作用。外透,是透邪,不是發汗解表。柴胡苦辛微 寒,其性升散,有疏通表里、調理氣機、解郁散邪作用;連翹苦寒,解毒透邪,促使濕中之熱向 外透泄;杏仁宣利肺氣,肺主皮毛,疏通氣機,氣化則濕亦化。此三藥平淡無毒,將體內濕熱 病毒之邪向外透泄。清化,黃芩、桅子苦寒,苦能燥濕,寒能清熱,二藥合用,能清除濕中之熱 (清中有化);白叩芳香辛溫,芳香可以醒脾,有燥濕、醒脾、止嘔作用;厚樸苦溫,味芳香,行 氣燥濕,消脹除滿;半夏辛溫,燥濕止嘔,為止嘔圣藥。脾喜燥惡濕,半夏、白叩、厚樸芳香溫 燥,“燥可去濕”,三藥合用,燥濕健脾復運化以除痞滿,止嘔逆。與苦寒之黃芩、桅子相伍,溫 燥化濕而不助熱,清熱而不礙化濕。與外透藥相伍,將濕熱病毒之邪化為汗液排除體外。淡 禾U,苡仁甘寒淡滲而健脾,與甘寒淡利之滑石、淡竹葉、通草相伍,加強淡利濕熱之功。甘寒 能清熱生津,苡仁能健脾、清熱利濕而不傷陰,濕去則脾健而運化復。與清化之藥相伍,將濕 熱病毒之邪化為尿液排除體外。實則外透、清化、淡利三者相互為用。濕熱燥濕劑藿香15連翹15蒼術15扁豆15杏仁15苡仁2(|白叩5半夏15厚樸15淡竹 葉15滑石2(|通草3,舌苔灰黑,寒濕盛者加白術15、干姜15、甚者加附片1(|,煎服法如濕熱解毒 劑。主治濕熱病,濕重于熱。口不渴,惡寒或微熱,口淡無味,食少,甚則數天不食或嘔 吐不止,頭重、頭痛。舌苔白滑、濁厚滑膩或薄白滑膩,脈多濡緩。方解本方以三仁湯加藿香、連翹、蒼術、扁豆而成。為治療濕熱病之濕重于熱的通 用方劑。以外透、燥化、淡利相結合之配伍形式,將深伏蘊結體內(濕熱困脾)之濕熱病毒 之邪化為汗液和尿液徹底排除體外的作用。外透,藿香芳香辛溫,發汗解表(微弱),芳香化 濁,促使濕熱之邪向外透泄;連翹苦寒,解毒透邪,促使濕中之熱向外透泄;杏仁宣利肺氣, 暢通氣機,“氣化則濕亦化”。燥化,蒼術、厚樸、半夏、白叩、扁豆皆溫燥之性,有溫燥化濕、健 脾燥濕復運化之功,與外透、淡利藥相伍,將濕熱病毒之邪化為汗液和尿液排除體外。“濕熱通”還有以下特點(1)清熱必化濕,濕去則熱清。正常生理狀態下,氣依賴于水夜的載運,才不致耗散而布散全身;病理情況下,熱依賴于濕在體內相互粘結而難解難 分。濕不化,則熱不清,濕濁去則熱無依附而自清。(2)化濕必行氣,“氣化則濕亦化”。正 常生理狀態下,水液依賴于氣的推動才能運行、輸布、代謝;病理情況下,氣滯則濕阻,“氣化 則濕亦運化”,故說“化痰(濕)必理氣,氣順痰(濕)自消”。方中自叩、厚樸、杏仁皆具行氣作用。(3)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運化,喜燥惡濕。濕邪困脾主要是脾失健運,脾不運濕, 反為濕困。因此,健脾燥濕是治療濕邪困脾的基本原則。健脾復運化以杜生濕之源。已聚 之濕必須化解排除。方中自叩、厚樸、半夏芳香溫燥,為脾所喜,“燥可去濕”;苡仁、滑石、竹 葉、甘寒淡利水濕,甘寒可以清熱生津,苡仁并能健脾,利水除濕而不傷陰,溫燥化濕而不助 熱,清熱燥濕而礙化濕,濕去則脾健而運化復,則濕濁在體內無容身之地。濕熱燥濕劑,主治 濕重于熱,濕邪與脾虛較濕熱解毒劑盛,故加入藿香、蒼術、扁豆溫燥健脾除濕作用,而去苦 泄清熱之柴胡、桅子、黃芩。濕熱通表面看來是去邪之劑,實則有健脾扶正之功,即祛邪與扶 正同時并舉,相互為用。從臨床治愈效果觀察也是如此。如急性濕熱病人在病情危重期,身 體瘦削,可隨著病情好轉而體質也相應恢復。我治療此類疾病,從不用調補藥,而體質自然 恢復如常。施用溫熱通要抓住三個環節一是舌苔滑濕而不干燥;二是口味、口苦或口淡無 味;三是頭部癥狀頭痛、頭脹或頭重。三者之中,舌苔(面)是最重要的環節。只要舌面滑 濕而不干燥,無論苔質厚薄苔色黃黑灰白、口苦或口淡無味、頭悶重脹痛等,至始至終放手 施用了濕熱通。若舌紅干燥少津,即是有口苦或口淡無味、頭悶重脹痛者,絕對禁用。舌苔的厚薄,標志著濕邪的輕重、淺深。舌苔由薄增厚其病進,有厚轉薄,病情好 轉。濕熱病危垂期,絕大部分舌苔濁厚滑膩。濕熱病的預防濕熱病是較為普遍的嚴重疾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影響正常工作。中醫理論早 有不“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記載,新中國成立以來,也把“預防為主”的治療方針放在首要地 位。人體內環境與自然環境一樣公共場所要清潔工打掃,室內要經常洗刷,每天要洗臉, 經常洗澡和勤換衣服才感到舒適。人體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生理活動,自我更新產生許多廢 物(代謝產物),當然人體自身的生理功能能將其代謝產物排出體外。一旦生理功能發生 障礙,不能或不能完全將其代謝產物排出體外而停滯、堆積于體內就會發生疾病。故有“脾 為生痰之源”,“諸濕脹滿,皆屬于脾”之論述。所以濕邪致病,起病緩慢而病程長,多有頭悶 脹不舒,食欲減退,舌苔多薄潤而不干燥;隨著病情加重,舌苔由薄增厚。嚴重時,即暑溫、伏 暑和濕溫等濕熱疾病發生時,舌苔必厚膩。平時,我及家人、親友,每逢頭悶脹不舒,食欲不 振時,將濕熱通針對具體情況服一二劑,即感頭腦清新、食欲增加,杜絕了急、慢性濕熱病發 生。濕熱通平淡無毒副作用,一不傷正,二不戀邪,祛邪之中兼有扶正之功,廣泛用于 濕熱所致多種病證。以“治病求本”,至始至終抓住濕熱困脾這個中心環節,其癥狀無論有 熱無熱,或高燒大熱有汗無汗,或大汗淋漓不止無論食多食少,或數天不食,甚則嘔吐不 止無論急性濕熱病、慢性濕熱病,高峰危急期,病后調養期,或起病初期,至始至終服用濕 熱解毒劑或濕熱燥濕劑直至徹底康復。臨床施用濕熱通機會較多。凡是用抗生素,即口服、打針、輸液無效時,首先考慮用 濕熱通。若見口苦或口淡無味,頭悶重脹痛,舌苔黃(微黃)滑膩,無論厚薄、其他癥狀如何, 施用濕熱解毒劑;若舌苔白(或灰黑)而滑膩,無論厚薄、口淡無味、頭悶重脹痛者,施用濕 熱燥濕劑。若舌苔白(或灰黑)滑膩而見口苦脈弦滑數有力者,施用濕熱解毒劑。兩者界 限不明顯,可酌情選用或交換服用。濕熱通可用于濕熱所致多種病癥。如乙肝(黃疸肝炎)或膽囊炎多為濕熱所致,癥見舌苔黃膩,口苦或口淡無味頭悶重脹痛者,施用濕熱解毒劑加茵陳3(|、虎杖2(|、金錢草2(| ; 疼痛者加玄胡2(|、川楝子15服用,不分解毒與扶正(膠囊),可一竿子插到底。
咳嗽痰黃粘稠、口苦、食欲不振頭悶重脹痛,舌苔黃膩者,可選濕熱解毒劑加瓜殼 3(|、大貝2(|、海浮石(沖)3(|服用;若咳嗽痰多、色自,頭悶重脹痛,口淡無味,舌苔白厚濁膩或 灰滑膩者,選用濕熱燥濕劑去藿香加蘇子15、自芥子15、萊菔子15,我常稱為“三三湯”。皆獲 滿意療效。用于豬瘟,用抗生素(針劑)無效而不吃者,可用濕熱解毒劑加薄荷15,煎熬再加 大黃15、芒硝1(|、泡水兌服。便瀉去硝黃薄荷,仍用濕熱解毒劑調理。濕熱通是治療濕熱病的通用方劑。在病情嚴重時是急救藥,疾病后期(緩解期) 是調理藥、康復藥,平時見頭悶脹不舒、食欲減退時,舌苔潤滑者,可作預防藥,預防濕熱病 的發生和發展。施用濕熱通時的注意事項1.服用濕熱通時,其他藥一律禁止服用。2.急性濕熱病,高燒大熱,大汗淋漓不止時,不加清熱瀉火藥。(仍守濕熱解毒劑 服用),不去衣被,不換衣服,更不能洗澡,用濕毛巾擦身,只能用干毛巾隔汗,更不能止汗, 繼續服用濕熱解毒劑。這時出汗是排毒,雖在高溫天氣,也穿厚衣、蓋棉被而不喜風扇。雖 大汗不止,不會耗氣傷陰,待毒盡汗自止,自然熱退身涼,諸癥緩解后,仍守原方調服。這時 若止汗,毒邪未盡,輕則延誤病機,甚則變證蜂起。至于排汗時間長短,以病邪輕重而定,嚴 重者可達十天左右。至使至終服用濕熱解毒劑。3.急性或慢性濕熱病無熱無汗時,不加發汗解表藥,也不去清熱藥,仍守原方服用。無論急性濕熱病或慢性濕熱病,至始至終忌食油膩食品(尤其是急性濕熱病),應 食清淡之品,以防滋膩戀邪。愈后一段時間里,應忌雨露風霜,以防復發。
權利要求
“濕熱通”為純中藥組成藥劑,以透散、芳化、淡利為一體組方特點,將蘊結體內濕熱病毒之邪化為汗液、尿液徹底排出體外作用。本方藥可制成針劑、沖劑、膠囊、片劑。
全文摘要
治療濕熱的通用方劑是“濕熱解毒劑和濕熱燥濕劑”兩種類型方藥的合稱,皆以透散、芳化、淡利為一體組方特征,具有芳香化濁、清熱燥濕、將蘊結于體內的濕熱病毒之邪化為汗液和尿液徹底排出體外的作用。不同的是“濕熱解毒劑”清熱之力較強,而燥濕之力不及“濕熱燥濕劑”,主治熱重于濕之濕熱病;“濕熱燥濕劑”燥濕之力較優,而清熱之力不及“濕熱解毒劑”,主治濕重于熱之濕熱病。兩種類型藥劑是治療溫病學中暑溫、伏暑、濕溫等急性濕熱病和長期頭悶重脹痛、口苦或口淡無味、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舌苔白滑或黃滑或厚或薄等慢性濕熱病至始至終全過程的藥劑。
文檔編號A61P1/14GK101797354SQ20091010316
公開日2010年8月11日 申請日期2009年2月10日 優先權日2009年2月10日
發明者周福德 申請人:周福德
產品知識
行業新聞
- 專利名稱:一種植物類中藥材產地鮮制加工工藝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中藥炮制及中藥材產地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植物類中藥材產地 鮮制加工工藝。背景技術:中藥材產地加工指的是對藥用植物或者藥用動物的產地初加工,根據藥材性質和 商品銷售運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頻發性膀胱炎的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具體是一種治療頻發性膀胱炎的藥物組合物。背景技術:所謂頻發性膀胱炎指的是時常復發或反復加重的病癥,致病菌以大腸桿菌和變形桿菌最常見,膀胱炎最典型癥狀即尿急、尿
- 專利名稱:一種鷹嘴豆芽提取物在防治雌激素缺失的藥物的用途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鷹嘴豆芽提取物在防治雌激素缺失的藥物的用途,特別涉及一種鷹嘴豆芽異黃酮提取物在制備預防和治療雌激素缺失的更年期綜合癥以及骨質疏松癥中藥物的用途。背景技
- 專利名稱:利用熱滯后蛋白改良低溫外科中的組織破壞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以前與低溫外科不相關的領域,以及熱滯后蛋白(Thermalhysteresis proteins)的性質和利用。背景技術:冷凍外科作為一種臨床醫學方法已獲得廣泛的
- 專利名稱:一種排鉛增銅藥劑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屬于醫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排鉛增銅藥劑。背景技術:目前,鉛中毒事件屢次發生,而鉛中毒的孩子一般都會缺銅,市場上沒有合適的排鉛增銅產品。發明內容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排鉛
- 一種自動固定式穿刺套管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一種自動固定式穿刺套管,包括穿刺套管,所述穿刺套管外部套裝有一氣囊,所述氣囊設有進氣口,所述氣囊在不工作時為空心圓柱形,所述氣囊的長度大于穿刺部位組織的厚度,所述氣囊的兩端形變系數大、中部形變系數
- 專利名稱:一種祛屑止癢洗發液配方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天然植物祛屑止癢洗發液配方及其制備方法。背景技術: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美的追求也不斷提高,希望自己擁用烏黑秀亮的健康發質,尤其是沒有頭皮屑的困擾,期待祛屑純植物的
- 遠紅外線治療旋脊保健床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遠紅外線治療旋脊保健床,包括床體和支撐床體的底座,所述床體的兩側邊緣之間橫向懸掛有若干個托板,所述床體的尾部設有搖擺裝置,其頭部和中部分別設有頸曲復位枕和腰曲復位枕,所述底座內設有
- 一種用于給嬰幼兒喂藥的裝置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給嬰幼兒喂藥的裝置,其包括容器本體、勺體、容器口、保溫殼、溫度計、加熱保溫絲和插座,勺體設置在容器口的一側,勺體為月牙形,容器口為彎折形,容器口的前端與勺體之間的間距為3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咽痛型賁門炎的中藥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中藥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講是一種治療咽痛型賁門炎的中藥制備方法。背景技術:目前治療咽痛型賁門炎,一般采用:1、雷尼替丁:①禁忌證:對本藥及其他H2受體拮抗藥過敏者、孕婦、
- 專利名稱:益壽型阿膠固元膏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方劑,尤其涉及一種增強免疫能力,增強機體能力的益壽型阿膠固元膏。背景技術:現有技術中有很多種固元膏,眾所周知,固元膏的主要原料為阿膠,然后根據加的輔料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功效,但
- 專利名稱:用于假牙的種釘打孔機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假牙制作技術領域,尤其指用于假牙的種釘打孔機。 背景技術:種釘打孔機,作為義齒加工中的常規設備在業內已經廣泛使用。因為需種釘的義 齒模型大都為石膏材質,鉆孔時所產生的粉塵都是用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頭暈的中藥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屬于一種中藥組合物,特別是指一種治療各種類型頭暈的中藥。背景技術:頭暈為常見病,一般是由高血壓、頸椎病、腦供血不足以及美尼爾癥引起。有些患者還伴有頭疼癥狀,影響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目前,
- 一種可被自動識別的多用途神經叢刺激針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被自動識別的多用途神經叢刺激針,所述針管一端連接在針座上,所述針座通過電極線與神經叢刺激針電極線插頭連接,所述電極線通過針座與針管導電性連接,所述神經叢刺激針電
- 專利名稱::復方硫酸亞鐵片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是中、西藥結合的抗貧血藥。營養性貧血在世界許多地方成為社會保健的大問題,尤其是缺鐵性貧血,幾乎遍及全球,約占世界人口的10--20%,無論城市、農村、不同性別與不同年齡者均可受累。根據我
- 專利名稱:一種胃病根治散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中藥組合物,特別是一種胃病根治散及其制備方法。背景技術: 據有關資料表明,中國約有5000萬人患有胃病,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氣候環境的改變和工作壓力等內外因素,導致胃病的發病率明顯增多
- 專利名稱:氯硝柳胺或其鹽在制備預防和治療肺纖維化藥物中的應用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屬于化學制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氯硝柳胺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在制備預防和治療肺纖維化藥物中的應用。背景技術:肺纖維化(Pulmonary fibrosi
- 專利名稱:一種牙齒后移裝置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領域,涉及一種牙齒后移裝置。背景技術:牙列擁擠會帶來牙齒在長度、寬度和高度方向的不調,并常導致牙齒前移造成上頜或雙頜前突,在上頜常造成安氏11類錯頜畸形,在下頜造成安氏II
- 專利名稱:神經調節冷凍治療設備和相關系統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技術大體涉及冷凍治療設備。具體地,若干實施例為針對血管內神經調節的冷凍治療設備和相關系統及方法。背景技術:交感神經系統(SNS)是大體與應激反應相關聯的主要為不隨意的身體控制系統
- 專利名稱:一種利用玉溪天仙藤治療腎病綜合癥的中藥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中藥配方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玉溪天仙藤治療腎病綜合癥的中藥。背景技術:腎病綜合征是常見的一種腎臟疾病。腎病綜合征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以浮腫、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
- 一種呼吸科用給藥裝置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呼吸科用給藥裝置,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包括儲藥瓶,在所述儲藥瓶上分別連接有進氣管道和出氣管道,所述進氣管道的出氣口連接有漏斗狀的分流罩,在所述分流罩上設有氣泡破碎網,所述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