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最新文章
- 一種地龍注射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 改進的可注射的普魯普酚分散劑的制作方法
- 治療非細菌性前列腺炎的中藥及制備方法
- 一種袋裝中藥粉末飲片及其生產工藝的制作方法
- 用于毛發(fā)氧化染色的兩部分含水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 治療魚線蟲病和絳蟲病的純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 一種手術托盤架的制作方法
- 取代吲哚、氨雜吲哚和四氫-1H-吡咯并[2,3-c]吡啶-7-酮衍生物的制作方法
- 衛(wèi)生安全褲的制作方法
- 兒科骨密度檢測儀的制作方法
- 生物流體傳遞裝置、生物流體取樣系統(tǒng)及分離和檢驗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 一種治療男性不育癥的中藥制劑及制備方法
- 一種對氣虛型肥胖者具有瘦身作用的外用制劑的制作方法
- 流動護理工作車的制作方法
- 一種含有環(huán)磷腺苷葡胺化合物的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 含鐵制劑的生物等效性試驗的制作方法
- 一種急診護理床架的制作方法
- 頸椎形冰枕的制作方法
- 一種五官科用標本吸取器的制造方法
- 感冒貼膏的制作方法
一種治療痤瘡的口服液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痤瘡的口服液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痤瘡的口服液及其制備方法,該藥物以中藥為原料,經過加工處理,制備成一種療效好、可使皮膚增白、細膩、服用方便的中成藥。
痤瘡又稱粉刺,是青年男女常見病,因多長于面部,并有痛癢感,可遺留色素沉著及萎縮性疤痕,影響外貌,為青年人所惡。
一、診斷與病因多發(fā)于青年男女,于面部下頜居多,有時也發(fā)于胸、背部。淡黃色圓錐形丘疹,擠壓時可有乳白色脂栓排出,痤瘡又稱“面皰”。
《外科正宗》日“粉刺屬肺, 鼻屬脾,總皆血熱郁滯不散,所謂有諸內,形諸外”。
清、《醫(yī)宗金鑒》“此證由經血熱而生,每發(fā)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腫痛,破出白粉汁”。青春期過后可減輕或消退。為常見的青春發(fā)育期皮脂腺疾病,因飲食不節(jié),過食油膩辛辣之物,導致脾胃濕熱內蘊上蒸或肺經蘊熱,外受風邪,或冷水漬洗使血熱蘊結,搏結于面而成。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痤瘡的口服液,它基于以苦寒燥濕、清熱解毒,宣肺泄熱,活血化瘀,消腫散結之法組方成藥解決治療痤瘡、增加皮膚細膩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治療痤瘡的口服液,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十三味原料制成的藥劑荊芥1.5-3; 防風1.0-2.5;桔梗1.0-2.5;枳實1.0-2.5;梔子1.0-2.5;當歸1.0-2.5;川芎0.9-2.0;黃連0.9-2.0;黃芩0.9-2.0;連翹0.9-2.0;甘草0.9-2.0;白芷0.9-2.0;薄荷0.9-3.0;(方中用量為重量比,單位為克)。
上述的十三味原料的組方最佳用量配比是荊芥2.0g;防風1.8g;桔梗1.8g;枳實1.8g;梔子1.8g;當歸1.8g;川芎1.2g;黃連1.2g;黃芩1.2g;連翹1.2g;甘草1.2g;白芷0.9g;薄荷0.6g。
實現(xiàn)上述治療痤瘡的口服液的制備方法是將上述的荊芥等13味原料粗粉碎成生藥混勻一處,加八倍量水煎煮1.5小時得藥渣、群藥粗濾液、揮發(fā)油,備用,之后①取藥渣加七倍水再煎煮1.5小時得藥渣粗濾液;②取群藥粗濾液,藥渣粗濾液合為一處冷卻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8-1.10的混合液;③取濃度為95%的乙醇入混合液內使其含醇量達到65%,之后攪拌靜置48小時;④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10±得無醇味混合液;⑤在混合液中加入揮發(fā)油和蒸餾水近全量;⑥混合液於溫度2-4℃下24小時冷藏;⑦粗濾混合液;⑧在混合液中加入甜味劑和助懸劑;⑨精濾混合液并加入蒸餾水至全量;⑩分裝入瓶并在105℃高溫下消毒;整備/出品。
由于本發(fā)明涉及的十三味中藥分別是荊芥——屬唇形科,性微溫、味辛,可發(fā)汗解表;防風——屬傘形科,性微溫、味辛甘,可祛風、發(fā)表、勝濕;桔?!獙俳酃??,性平,味苦辛,可祛痰,宣肺,排膿;枳實——屬蕓香科,性微寒,味苦酸,可破氣消積;梔子——屬茜草科,性寒,味苦,可清熱瀉火;當歸——屬傘形科,性溫,味甘苦辛,可補血活血;川芎,也稱芎蓉——屬形科,性溫,味辛,可活血、調經、祛風、止痛;
黃連——屬毛茛科,性寒,味苦,可瀉火解毒、清熱燥濕;黃芩——屬唇形科,性寒、味苦,可瀉肺火,清濕熱;連翹——屬木犀科,性微寒,味苦,可清熱解毒,清腫散結;甘草又稱甜草——屬豆科,性平,味甘,可緩中補虛,瀉火解毒、調和諸藥;白芷——屬傘形科,性溫、味辛,可祛風,散寒,燥濕;薄荷——屬唇形科,性涼,味辛,可解表,散風熱;因此,據(jù)上述中藥組方制備而成的口服液具有抗炎作用明顯,又可抑制毛細管通透性使炎癥減輕、消炎,使人體免疫功能提高、微循環(huán)系統(tǒng)得到改善,并達到使人體皮膚增白、細膩等方面的作用。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取下述十三味原料配比成治療痤瘡口服液的組方荊芥1.5-3; 防風1.0-2.5;桔梗1.0-2.5;枳實1.0-2.5;梔子1.0-2.5;當歸1.0-2.5;川芎0.9-2.0;黃連0.9-2.0;黃芩0.9-2.0;連翹0.9-2.0;甘草0.9-2.0;白芷0.9-2.0;薄荷0.9-3.0;(方中用量為重量比,單位為克)。
上述的十三味原料的組方最佳用量配比是
荊芥2.0g;防風1.8g;桔梗1.8g;枳實1.8g;梔子1.8g;當歸1.8g;川芎1.2g;黃連1.2g;黃芩1.2g;連翹1.2g;甘草1.2g;白芷0.9g;薄荷0.6g。
若選用這十三味中的荊芥等九味中藥配比成組方,那么其最佳用量配比則是荊芥2.0g;防風2.0g;梔子2.0g;當歸2.0g;川芎2.0g;黃連1.2g;黃芩2.0g;連翹1.2g;甘草1.2g。
由上述中藥配方制備成的治療痤瘡口服液的方法則是將上述的荊芥等原料粗粉碎成生藥混勻一處,加八倍量水煎煮1.5小時得藥渣、群藥粗濾液、揮發(fā)油,備用,之后①取藥渣加七倍水再煎煮1.5小時得藥渣粗濾液;②取群藥粗濾液,藥渣粗濾液合為一處冷卻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8-1.10的混合液;③取濃度為95%的乙醇入混合液內使其含醇量達到65%,之后攪拌靜置48小時;④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10±得無醇味混合液;⑤在混合液中加入揮發(fā)油和蒸餾水近全量;
⑥混合液於溫度2-4℃下24小時冷藏;⑦粗濾混合液;⑧在混合液中加入甜味劑和助懸劑;⑨精濾混合液并加入蒸餾水至全量;⑩分裝入瓶并在105℃高溫下消毒;整備/出品。
以上述中藥配伍制成的口服液經臨床觀察的結果病例37例,男10例,婦27例年齡組13-40歲<
中醫(yī)辨證屬脾胃濕熱、肺經蘊熱、外受風邪。
主證多有胃部不適,煩燥易怒,腰疼,疲乏無力,大便干燥,手足發(fā)熱,痤瘡月經前使加重,局部發(fā)癢多,甚則疼痛,面部毛孔擴張。
望診脈診面色晦暗無華、面部多在前額及兩頰側或頜下頸兩側生有不同程度、數(shù)量不等的丘疹、膿瘡、粉刺或同時伴有痤瘡遺留疤痕,面部皮膚粗糙,毛孔增大(擴張)。
舌苔白、厚膩或微黃,舌苔暗或深。
脈沉滑或沉弦。
觀察方法根據(jù)面部痤瘡程度選擇病例15天為一療程輕者每日早晚空腹服,每次服一支。
重者每日早晚空腹服,每次服二支。
療效評定標準1、治療痤瘡及周身癥狀全部消失,面膚增白細膩。
2、顯效痤瘡及周身癥狀大部分(70%以上)消失,面部增白細膩。
3、有效痤瘡及周身證狀部分消失或有復發(fā)者。面部增白細膩。
4、無效無改變。
療效分析
小結1、治療與顯效率為91.89%,用藥后三天起效。
2、高發(fā)年齡組13-30歲。
3、用藥使面部皮膚增白細膩,毛孔縮小。
4、有部分患者用藥使痤瘡暫時增多,繼續(xù)用藥隨之全部消退。
5、感冒不療,起居無常、紫外線傷害均影響臨床效果。
5、服藥期間注意飲食,避免肥甘厚味及辛辣食物,忌酒減煙。
在本發(fā)明涉及的口服液其制備過程中加入的甜味劑、助懸劑可以是菊葉糖或糖或蜂蜜,及蛋白膠質液等。
下面的附表即為口服液的制備流程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痤瘡的口服液,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十三味原料制成的藥劑荊芥1.5-3; 防風1.0-2.5; 桔梗1.0-2.5;枳實1.0-2.5;梔子1.0-2.5; 當歸1.0-2.5;川芎0.9-2.0;黃連0.9-2.0; 黃芩0.9-2.0;連翹0.9-2.0;甘草0.9-2.0; 白芷0.9-2.0;薄荷0.9一3.0;(方中用量為重量比,單位為克)。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痤瘡的口服液,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十三味原料的組方最佳用量配比是荊芥2.0g;防風1.8g;桔梗1.8g;枳實1.8g;梔子1.8g;當歸1.8g;川芎1.2g;黃連1.2g;黃芩1.2g;連翹1.2g;甘草1.2g;白芷0.9g;薄荷0.6g。
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一種治療痤瘡的口服液,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十三味原料取其中九味原料的組方最佳用量配比是荊芥2.0g;防風2.0g;梔子2.0g;當歸2.0g;川芎2.0g;黃連1.2g;黃芩2.0g;連翹1.2g;甘草1.2g。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治療痤瘡的口服液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上述的荊芥等13味原料粗粉碎成生藥混勻一處,加八倍量水煎煮1.5小時得藥渣、群藥粗濾液、揮發(fā)油,備用,之后①取藥渣加七倍水再煎煮1.5小時得藥渣粗濾液;②取群藥粗濾液、藥渣粗濾液合為一處冷卻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8-1.10的混合液;③取濃度為95%的乙醇入混合液內使其含醇量達到65%,之后攪拌靜置48小時;④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10±得無醇味混合液;⑤在混合液中加入揮發(fā)油和蒸餾水近全量;⑥混合液於溫度2-4℃下24小時冷藏;⑦粗濾混合液;⑧在混合液中加入甜味劑和助懸劑;⑨精濾混合液并加入蒸餾水至全量;⑩分裝入瓶并在105℃高溫下消毒;整備/出品。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治療痤瘡的口服液,它是由下述原料組方制成的藥劑荊芥、防風、桔梗、枳實、梔子、當歸、川芎、黃連、黃芩、連翹、甘草、白芷、薄荷,上述原料經蒸煮過濾、乙醇提留、精濾、高溫消毒制成治療痤瘡的口服液,還具有改善人體微循環(huán)系統(tǒng)、增白皮膚細膩等功效。
文檔編號A61P17/10GK1130083SQ95116568
公開日1996年9月4日 申請日期1995年10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1995年10月13日
發(fā)明者武麗莉, 顏啟光 申請人:武麗莉, 顏啟光
產品知識
行業(yè)新聞
- 一種留置導管專用輸液器的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是一種留置導管專用輸液器。本實用新型由包含單純輸液或附設其他性能的輸液組件和具有防血栓性能的正壓組件構成,通過連接留置針輸液并在輸液終末撤離輸液器時,正壓組件可與
- 專利名稱:一種非金屬腕帶的制造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人體肢體佩戴監(jiān)管、檢測、標簽等電子儀器儀表的配件非金屬腕帶的制造方法,屬于人體用品。本發(fā)明文件述及的腕帶,泛指在人體手腕、腳腕、頸項和腰間等肢體佩戴電子儀器儀表的帶狀配件。背景技
- 專利名稱:醫(yī)用洗頭車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醫(yī)療護理裝置,是為病人方便而研制的床邊洗頭工具車。目前,給不能自理的病人洗頭沒有任何裝置和器具都靠護理人員拿著,大水壺,水桶臨時想辦法。例如用棉墊、做成馬蹄形墊于病人頭下,用水桶接著水
- 專利名稱:多功能口腔保潔器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具體涉及多功能口腔保潔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該保潔器主要由容器、加壓氣泵、軟管、噴嘴構成,氣泵對容器內的清潔液加壓,由軟管導流,最終通過特制噴嘴把清潔液噴射到
- 專利名稱:胸部穿刺針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用具技術領域,具體地講是一種胸部穿刺針。背景技術:目前,臨床上所使用的胸部穿刺針主要由針頭、針管、活塞和針芯構成, 在給病人進行胸部穿刺時,需要手拉針芯借助負壓抽吸樣本,操作十分麻煩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產后惡露不盡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涉及治療產后惡露不盡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產婦分娩后隨子宮蛻膜特別是胎盤附著物處蛻膜的脫落,含有血液,壞死蛻膜等組織經陰道排出稱為惡露。
- 專利名稱:一種褥瘡油膏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屬于中藥領域,特別是一種褥瘡油膏。 背景技術:褥瘡是長期臥床的常見并發(fā)癥,如治療護理不當,可引起大量蛋白和體液丟失,易繼發(fā)感染甚至危及生命。該病表現(xiàn)為起初受壓處皮膚暗紅、繼而腫硬,水泡、破潰,
- 專利名稱:一種疫苗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預防和治療豬瘟、豬藍耳病的疫苗組合物。背景技術:豬痕(classicalswine fever, CSF)是由豬痕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v
- 專利名稱:含有坦洛新(緩釋)和非那雄胺(速釋)的復方片劑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到含有坦洛新(緩釋)和非那雄胺(速釋)的復方片劑及其制備方法,屬于藥物制劑領域。背景技術:鹽酸坦洛新化學名稱5-[ (2R) -2-[2- (2-乙氧基
- 專利名稱:一種含巴旦杏提取物和銀杏葉提取物的復方制劑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內容屬于生化物品的制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以巴旦杏提取物和銀杏葉提取物為原料制備的藥物保健制劑。背景技術: 巴旦杏主產于我國新疆地區(qū),為薔薇科桃屬植物巴旦木(Amy
- 專利名稱:引導件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圓管型裝訂儀的手術附件,尤其涉及一種圓管型裝訂儀的引導件。背景技術:圓管型裝訂儀是一種廣泛用于圓管型組織縫切手術的外科器械,由圓形的釘頭組件與擊發(fā)組件組成;將兩段需要連接起來的圓管型組織放置
- 專利名稱:裸花紫珠提取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指裸花紫珠提取物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更具體的說,裸花紫珠提取物在制備抑菌、止血、鎮(zhèn)痛、收斂的藥物的應用以及在制備牙膏、口膠、漱口水、口香噴霧劑、含片等口腔清潔用品中的應
- 專利名稱:一次性活體組織采樣指套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屬于診斷檢查器械,尤其是一種一次性活體組織采樣指套。授權公告日為1993年5月5日,公告號為CN 2131482Y的中國專利對此作了改進,提出了一種由橡膠指套和粘附在其表面的砂(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支氣管炎的膏藥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治療支氣管炎藥物,具體涉及一種治療支氣管炎的膏藥。背景技術:近年來,由于環(huán)境的污染,哮喘性支氣管炎的發(fā)病率成居高不下的狀態(tài),支氣管炎是一個較頑固的病癥,反復發(fā)作,醫(yī)生在治療時,為
- 專利名稱:四肢管狀骨干骨折記憶合金緊箍器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四肢管狀骨干骨折緊箍器,特別是一種四肢管狀骨干骨折記憶合金緊箍器。權利要求1.四肢管狀骨干骨折記憶合金緊箍器,包括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接骨板為一長框形,其橫向短框邊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糖尿病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含有來源于植物、動物或礦物原料的醫(yī)用配制品,特別涉及一種治療糖尿病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背景技術:糖尿病是血中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導致血糖過高,出現(xiàn)糖尿,進而引起脂肪
- 一種新型藥劑科用灌藥裝置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藥劑科用灌藥裝置,包括灌裝底座,所述灌裝底座中間位置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上設置有固定凸臺,所述固定凸臺上設置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上設置有活動套,所述活動套兩側對稱設置有固定
- 一種手指采血固定器的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手指采血固定器,其包括固定板、底座和指套,固定板上部固定有底座,指套固定于底座上部,底座上部設有加溫臺,加溫臺上部開口設有指套槽,指套固定于指套槽內,所述指套上設置有套管,所述套管
- 一種護創(chuàng)貼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護創(chuàng)貼。其包括單面涂覆有醫(yī)用粘膠的基材、功能層和隔離層;所述功能層包括碳纖維層和復合在碳纖維層上甲殼素層;所述的碳纖維層復合在基材的涂覆有醫(yī)用粘膠的一面上;所述的隔離層覆蓋在功能層上且粘合固
- 專利名稱:感冒貼膏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藥膏,特別是一種治療感冒的藥膏。感冒是一種常見病,目前的治療方法一般以打針吃藥為主,治療不方便,而且時間長。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外貼治療感冒的藥膏,其使用方便,無副作用。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
- 環(huán)保型一次性高頻手術電極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醫(yī)療器械領域,涉及一種環(huán)保型一次性高頻手術電極。包括刀頭、刀筆本體、電纜和主機插頭,其特征在于:刀頭和刀筆本體設置成一整體件,并在刀頭和刀筆本體的整體件與主機插頭之間設置有電接插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