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最新文章
- 用于護發生發的藥酒及其制備方法
- 磁化藥氧發生器的制作方法
- 電動牙刷的制作方法
- 一種引流管固定夾的制作方法
- 腹腔穿刺專用床的制作方法
- 一種治療小兒濕疹的新型藥枕的制作方法
- 一種增強免疫力的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 一種纈沙坦固體分散體及其制備方法
- 一種改善睡眠的保健食品的制作方法
- 含有d-苧烯的螞蟻噴霧劑的制作方法
- 一種治療脈管炎的白花丹參提取物、制備方法及用途的制作方法
- 注射用復方甘草酸單銨s凍干粉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 速釋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 一種紹興特型黃酒及其制備工藝的制作方法
- 藥物效能生發儀的制作方法
- 丹參消脂鎮痛丸的制作方法
- 一種臨床醫療用護理架的制作方法
- 一種顱內壓監測儀的制作方法
- 一種無針連接自動止液輸液裝置制造方法
- 胎兒心電圖正交導聯系統的制作方法
一種具有補養氣血的阿膠當歸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具有補養氣血的阿膠當歸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補養氣血的阿膠當歸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二、技術背景貧血、產后血虛、體弱、月經不調和閉經等均是臨床上常見的病證,從現代醫學角度上講,它們可歸屬于多個系統的多種慢性消耗性疾病。現代醫學對這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治療,多采用對癥處理的方法和原則,以缺鐵性貧血的治療為例,1932年Castle等的研究奠定了無機鐵可作為血紅蛋白(Hb)原料的科學基礎,從此,口服各種鐵劑防治缺鐵性貧血(IDA)成為幾十年來國內外普遍采用的手段,。但長期的實踐證明,當這種防治方法做為公共衛生的一項策略時,它的應用效果并不能令人滿意,鐵吸收過程中腸黏膜對鐵進一步吸收的“阻制作用”,以及鐵制劑產生的胃腸道副作用,使人們無法堅持服用。因此針對慢性疾病采用合適的藥物便于患者長期服用,成為當前醫務工作者所關注的焦點之一。
對于氣血虧虛所致貧血,產后血虛、體弱、月經不調、閉經等病證,根據祖國傳統醫學理論,這些病癥的癥狀雖有所不同,但究其發病的機理均可歸結為氣血虧虛所致,可統屬于“虛勞”。虛勞是由于稟賦薄弱、后天失養及外感內傷等多種原因引起的臟腑功能衰退,氣血陰陽虧損,日久不復為主要病機的一類病癥。中醫藥在調理陰陽、補益氣血、促進臟腑功能的恢復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近年來臨床研究證實,中醫藥對臨床中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治療療效顯著確切,它通過調節患者的氣血陰陽,來提高患者機體的抗病能力,改善癥狀效果明顯,且副作用少,易被患者接受,能達到長期用藥,緩解病情的目的。所以,中醫藥治療已成為現代臨床中不可忽視的治療手段。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補養氣血的阿膠當歸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具有補養氣血的阿膠當歸藥物,其特殊之處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的藥劑當歸532~798份 阿膠33.6~50.4份 黨參33.6~50.4份茯苓33.6~50.4份 黃芪33.6~50.4份 白芍33.6~50.4份熟地黃33.6~50.4份 川芎16.8~25.2份 甘草16.8~25.2份一種具有補養氣血的阿膠當歸藥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當歸598.5~731.5份 阿膠37.8~46.2份 黨參37.8~46.2份茯苓37.8~46.2份黃 芪37.8~46.2份 白芍37.8~46.2份熟地黃37.8~46.2份 川芎18.9~23.1份 甘草18.9~23.1份一種具有補養氣血的阿膠當歸藥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當歸 665份 阿膠 42份 黨參 42份茯苓 42份 黃芪 42份 白芍 42份熟地黃 42份 川芎 21份 甘草 21份上述的藥劑是片劑、丸劑、膠囊。
上述的劑型為片劑的制備方法的工藝步驟如下(1)、將白芍、川芎經酒制炮制后,備用;(2)、將黃芪、甘草經蜜炙炮制后,備用;(3)、將當歸、川芎分別粉碎成粗粉,混勻后,用70%乙醇浸漬48小時后,緩緩滲漉,收集10倍量滲漉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10,溫度為60℃的清膏。
(4)、將黨參、茯苓、黃芪、白芍、熟地黃、甘草分別粉碎成粗粉,混勻后,用45%乙醇浸漬48小時后,緩緩滲漉,收集10倍量滲漉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10,溫度為60℃的清膏。
(5)、將步驟(3)與(4)的兩種清膏混合,取阿膠用冷開水加熱溶解后,加入清膏,混勻,濃縮至相對密度約為1.30-1.35,溫度為60℃的清膏,烘干,粉碎,加輔料混勻,制粒,壓片、包衣,制成片劑,即得。
上述的劑型為丸劑的制備方法的工藝步驟如下(1)、將白芍、川芎經酒制炮制后,備用;(2)、將黃芪、甘草經蜜炙炮制后,備用;(3)、將當歸、川芎分別粉碎成粗粉,混勻后,用70%乙醇浸漬48小時后,緩緩滲漉,收集10倍量滲漉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10,溫度為60℃的清膏。
(4)、將黨參、茯苓、黃芪、白芍、熟地黃、甘草分別粉碎成粗粉,混勻后,用45%乙醇浸漬48小時后,緩緩滲漉,收集10倍量滲漉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10,溫度為60℃的清膏。
(5)、將步驟(3)與(4)的兩種清膏混合,取阿膠用冷開水加熱溶解后,加入清膏,混勻,濃縮至相對密度約為1.30-1.35,溫度為60℃的清膏,烘干,粉碎,制軟材,制丸,干燥、打光,即得。
上述的劑型為膠囊的制備方法的工藝步驟如下(1)、將白芍、川芎經酒制炮制后,備用;(2)、將黃芪、甘草經蜜炙炮制后,備用;(3)、將當歸、川芎分別粉碎成粗粉,混勻后,用70%乙醇浸漬48小時后,緩緩滲漉,收集10倍量滲漉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10,溫度為60℃的清膏。
(4)、將黨參、茯苓、黃芪、白芍、熟地黃、甘草分別粉碎成粗粉,混勻后,用45%乙醇浸漬48小時后,緩緩滲漉,收集10倍量滲漉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10,溫度為60℃的清膏。
(5)、將步驟(3)與(4)的兩種清膏混合,取阿膠用冷開水加熱溶解后,加入清膏,混勻,濃縮至相對密度約為1.30-1.35,溫度為60℃的清膏,烘干,粉碎,加輔料混勻,制粒,烘干,裝膠囊,即得。
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其優點如下本發明運用于臨床療效確切,具有補養氣血之功效,用于氣血虧虛所致貧血,產后血虛、體弱、月經不調、閉經等,臨床研究證實,療效準確,且未見有明顯不良反應。
具體實施例方式對于氣血虧虛所致貧血,產后血虛、體弱、月經不調、閉經等病證,根據祖國傳統醫學理論,這些病癥的癥狀雖有所不同,但究其發病的機理均可歸結為氣血虧虛所致,可統屬于“虛勞”。虛勞涉及的內容很廣,凡稟賦不足,后天失養,病久體虛,積勞內傷,久虛不復等所致的多種以臟腑氣血陰陽虧損為主要表現的病證,均屬于本病證的范圍。歷代醫籍對虛勞的論述甚多。《素問·通評虛實論》所說的“精氣奪則虛”可視為虛證的提綱。而《素問·調經論》所謂“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進一步說明虛證有陰虛、陽虛的區別,并指明陰虛、陽虛的主要特點。《難經·十四難》論述了“五損”的癥狀及轉歸。《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首先提出了虛勞的病名。《諸病源候論·虛勞病諸候》比較詳細地論述了虛勞的原因及各類癥狀,對五勞、六極、七傷的具體內容作了說明。金元以后,許多醫家對虛勞的理論認識及臨床治療都有較大的發展。如李東垣重視脾胃,長于甘溫補中。朱丹溪重視肝腎,善用滋陰降火。明代張景岳對陰陽互根的理論作了深刻的闡發,在治療腎陰虛、腎陽虛的理論及方藥方面有新的發展。李中梓《醫宗必讀》強調脾、腎在虛勞中的重要性。綺石《理虛元鑒》為虛勞專書,對虛勞的病因、病機、治療、預防及護理均有較好的論述。清代的《不居集》對虛勞的資料作了比較系統的匯集整理,是研究虛勞的一部有價值的參考書。前人的研究為后人對此類病癥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現代研究概況表明1、貧血黃巖杰等運用自擬方兒樂沖劑治療小兒IDA120例,總有效率95.8%,并對治療前后患兒的Hb、RBC、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MCH)、紅細胞內游離原卟啉(FEP)、FEP/Hb5項實驗室指標進行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五大主要癥狀有明顯改善。認為兒樂沖劑具有益氣養血、健脾和胃的功效,糾正貧血療效肯定,無任何毒副作用,患兒易于服用。謝德用阿膠口服液治療小兒IDA52例,治療后Hb測定為95~134g/L,平均112g/L較治療前平均增加18g/L;頭發微量元素Fe值6.6~29.8ppm,平均19.2ppm。治愈15例,好轉32例,總有效率90%。姚啟祥用酶解血粉口服液治療IDA37例,有效率97.3%,服用4周后的治愈率86.5%,Hb在服藥1周后所有病例均見上升(P<0.001),其中只有1例Hb上升<20g/L。李典國等用血中寶口服液治療IDA102例,結果表明本品能使因貧血所致的心慌、面色蒼白、頭暈、神疲等癥狀迅速明顯好轉,Hb及血清鐵均有明顯提高。臨床驗證顯效率為80.3%,有效率為100%,故可以認為血中寶口服液能針對本病的病因,有效地補充人體內鐵的不足,使貧血迅速得到治療。健脾生血沖劑是治療小兒IDA的中成藥,具有健脾和胃、益氣生血作用。劉新月等用健脾生血沖劑治療成人IDA,以硫酸亞鐵片為對照,結果2組藥物對輕度貧血的療效無顯著性差異(P>0.05),對中重度貧血則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治療組對中、重度貧血療效優于對照組。
俞美玉用中藥穴位敷貼治療嬰幼兒IDA31例,藥用黨參、白術、茯苓、黃芪、丹參、陳皮、丁香、肉桂、萊菔子等制成膏,選單側血海、足三里、三陰交、氣海、神厥,每次取4穴,外敷膏藥直徑約1cm,外覆膠布,3d換藥1次,共敷藥20次;中藥糖漿組52例,上方減陳皮、萊菔子,加大棗,10mL/次,日2次,服6d,停1d,連服10周;西藥組72例,硫酸亞鐵30~50mg/次,日2次,于兩餐間服,服法同前。結果分別治愈32例、5例、17例,好轉96例、43例、42例,無效3例、4例、13例,有效率97.70%,92.31%,81.94%。用ICP方法對大鼠體內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結果顯示,針刺可以改善慢性失血性貧血大鼠IDA狀態。使用針刺治療的貧血大鼠血液中鐵含量有明顯回升,而體內脾、肝等貯鐵庫中鐵含量都有顯著降低,提示針刺貧血治療作用,主要是通過積極調動利用體內鐵庫的貯量和增加腸道對鐵等元素的吸收而實現,間接對造血干細胞造血刺激作用也可能是其中一個作用途徑。
2、月經不調魏紹斌對本病的中醫治療近況進行綜述,指出對月經不調的治療,一用成方治療,如調經1號(炒蒲黃、制五靈脂、夏枯草)為主治療月經過多有良效。先期飲(黃芩、梔子、大黃、升麻、麥冬、白芍、茯苓、澤瀉)治療月經先期106例,有效率96.2%。二是進行辨證施治,主要是從肝、脾、腎、氣血,結合寒熱虛實辯證施治。羅元愷認為,月經不調必須辯證施治,推崇左歸飲、腎氣丸、定經湯、逍遙散等作基礎方加減運用,按期加以調攝,以順其生機,可獲良效,朱英芬等重視從腎辨證治療月經不調,腎陰虛當滋陰清熱,腎陽虛應溫補腎陽,腎陰陽兩虛則養腎陰補腎氣以調沖任。胥京生氏強調從肝論治月經不調,擬有疏肝解郁、養血柔肝、滋腎養肝、抑肝培土、清心平肝、溫肝涼血、疏肝通絡等八法。三是中藥周期療法,即將月經周期分為四周期調治.按陰陽消長轉化的規律.形成以補腎或補腎調陰陽為主的治療方法。徐晉勛等]運用中周法按中醫辨證分為腎陰虛、腎陽虛兩型,均于月經周期第5天或撤藥性出血第5天開始按順序給藥.先服促卵泡湯(腎陰虛者熟地、當歸、首烏、菟絲子、茺蔚子、肉蓯蓉、女貞子、旱蓮草,腎陽虛加仙茅、仙靈脾)7劑,繼服排卵湯(丹參、赤芍、澤蘭、紫河車、香附、當歸、紅花,腎陰虛加女貞子、旱蓮草,腎陽虛加仙茅、仙靈脾)5劑,再服促黃體湯(熟地、龜板、白術、川斷、肉從蓉、炒槐花、當歸,腎陰虛加女貞子、旱蓮草,腎陽虛加黃芪、巴戟)7劑,最后服調經活血湯(腎陰虛者丹參、赤芍、澤蘭、莞蔚子、桑寄生、香附、當歸,腎陽虛加川芍巧劑。治療排卵功能失調67例,與克羅米酚比較促排卵率無顯著差異,且無卵巢刺激癥狀,停藥后復發率低等為克羅米酚所不及。夏桂成運用中周法,根據月經周期中陰陽消長轉化的規律進行調治。主張經后期(陰長期)以滋陰補腎為主,歸芍地黃湯為首選藥物,但須加入補陽之品或陰陽并重,酌加菟絲子、巴戟、鹿角、仙靈脾、補骨脂、龜板、鱉甲、女貞、川斷之類;經間期(陰陽轉化期)在滋陰補陽的基礎上稍加化瘀理氣之品,如當歸、赤芍、川芎、或應用復方當歸注射,迅速促進陰陽轉化;經前期(陽長期)以補腎陽為主,用右歸或毓麟珠,稍加柴胡、荊芥之類;行經期著重祛瘀生新,以調經為要,出血多者,加化瘀活血之品。
綜上所述,目前臨床運用中醫藥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等病證的臨床研究報道非常多,且顯示了中醫藥治療該病的獨特優勢和廣闊前景,故我們進行本發明的開發研制工作。
本發明是根據中醫理論而擬定的中藥成方,它由當歸、阿膠、黨參、茯苓、黃芪、白芍、熟地黃、川芎、甘草九味藥組成,所用藥物均為常用藥物,無十八反十九畏。
方中當歸甘、辛、溫,歸肝、心、脾經。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本草正》有“當歸,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藥,亦血中之圣藥也。……大約佐之以補則補,故能養營養血,補氣生精,安五臟,強形體,益神志,凡有形虛損之病,無所不宜。”現代研究發現當歸有抗血小板凝集和抗血栓作用,并能促進血紅蛋白及紅細胞的生成,有抗心肌缺血和擴張血管作用,并證明其所含阿魏酸能改善外周循環;另外,當歸對實驗性高血脂癥有降低血脂作用,對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功能都有促進作用。
當歸為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sinen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味甘、辛,性溫。能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藥理研究發現,當歸可促進骨髓和脾細胞造血功能,顯著增加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水溶液灌胃可使Co60照射小鼠內源性脾結節數增加、脾臟和胸腺增重,促進骨髓和脾細胞造血功能的恢復,防止胸腺繼發性萎縮,提高動物存活率,增加脾臟內源性造血灶形成,提高骨髓有核細胞計數;對溶血性血虛模型小鼠能顯著升高外周血紅蛋白,促進60Co照射后小鼠骨髓細胞DNA合成,研究證明,抗貧血作用可能與當歸多糖有關。除此之外,當歸可促進巨噬細胞分泌細胞因子,增強免疫等功能。
阿膠甘平,歸肺、肝、腎經。功能滋陰補血,安胎。治血虛,虛勞咳嗽,吐血、衄血,便血,婦女月經不調,崩中,胎漏。《綱目》和《綱目拾遺》分別有“療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腸風,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經水不調,無子,崩中,帶下,胎前產后諸疾。”和“治內傷腰痛,強力伸筋,添精固腎。”的記載。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大量抽血造成犬失血性貧血后,用阿膠溶液灌胃(30g/天,共10天。)其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增加的速度比對照組快。阿膠還能改善動物體內鈣平衡。用阿膠灌胃,同時在食物內加碳酸鈣,能增加鈣的吸收和在體內的潴留,使血鈣略有增高;這種鈣質載運作用可能與阿膠中所含的甘氨酸有關。除此之外,阿膠還有防治進行性肌營養障礙證的作用。
阿膠始載于《神農本草徑》,列為上品,藥用歷史已有2000多年,從古至今,均作為滋陰潤燥、補血止血的良藥。阿膠具有抗貧血作用,用放血法使犬貧血。隨后每犬分期輪流接受不給藥對照期、鐵劑治療期和阿膠治療期實驗,觀察各犬在不同給藥時期,血紅蛋白和紅細胞的增長速度。結果證明阿膠有強大的補血作用,療效優于鐵劑。用同法致家兔貧血,灌服阿膠補血沖劑,結果使貧血家兔血紅蛋白、紅細胞、白細胞等項均增加非常顯著,與對照組比較P<0.01;血小板亦有明顯增加。小鼠實驗,應用阿膠補血沖劑同樣使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顯著增加。夏利英報道,用60Co-γ射線一次性照射小鼠,造成造血功能損傷。然后用阿膠進行治療,結果發現阿膠對60Co-γ照射所致造血損傷具有治療作用。姜恩魁等研究認為,阿膠能使末稍血中血小板數增多,具有促進凝血的作用。以阿膠為主的復合方劑升板膠,給大鼠連續口服一個月。大鼠血中血小板計數明顯增多,凝血時間明顯縮短,骨髓內的巨核細胞數也明顯增高,但對白細胞數量無影響。表明升板膠能刺激骨髓巨核細胞的生成,使血中血小板數增多,促進凝血作用。陳子淵]等報道,以阿膠為主藥制成補益劑阿膠當歸補血精,用于失血性血虛小鼠,對環磷酰胺所致骨髓造血功能損傷的小鼠和對由苯引起的再障貧血小鼠均可升高外周血液的WBC、RBC、Hb和PL的值;可對抗骨髓造血功能損傷小鼠骨髓有核細胞數下降的作用。
黨參名始見于《本草從新》,味甘、性平,歸脾、肺經。黨參根含皂甙、微量生物堿、蔗糖、葡萄糖、菊糖、淀粉、粘液及樹脂。功能補中益氣,生津養血。《科學的民間藥草》認為黨參“補血劑,適用于慢性貧血,萎黃病,白血病,腺病,佝僂病”。《本草正義》記載黨參……尤為可貴者,……潤肺而不犯寒涼,養血而不偏滋膩,鼓舞清陽,振動中氣,而無剛躁之弊。茯苓味甘益脾,淡滲利濕,長于利濕健脾,兼可寧心安神。適于脾虛濕停,及失眠健忘等證。含β-茯苓聚糖、茯苓酸、麥角固醇、膽鹼、組氨酸及鉀鹽等。茯苓有利尿作用,可使尿量及Na+、K+排出量增加。
茯苓具免疫增強作用和抗腫瘤作用,還有鎮靜,降血糖等作用。茯苓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細胞壞死,體外還具有抗菌作用。
黃芪味甘,性溫,歸肺、脾經,功能益氣升陽,利水消腫,托毒生肌。《別錄》言其可“補丈夫虛損,五勞嬴瘦,腹痛,泄痢,利陰氣”,《日華子》謂“黃芪助氣壯筋骨,長肉補血”,《珍珠囊》記載其可“益胃氣,去肌熱,止自汗,諸痛用之”,《醫學啟源》言其可“善治脾胃虛弱,瘡瘍血脈不行,內托陰證,瘡瘍”。現在藥理研究證實,黃芪對免疫系統的作用非常明顯,它能顯著增加血液中的白細胞總數,促進中性粒細胞及巨噬細胞的吞噬和殺菌能力。黃芪水煎液能明顯增強NK細胞的活性;黃芪多糖(APS)能刺激NK細胞的增殖,使其細胞體變大,核質比降低,與m-2合用有協同作用。
白芍為毛莨科植物芍藥的干燥根。苦、酸、微寒,歸肝、脾經。功能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別錄》稱其能“主通順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腹痛,腰痛”,《新修本草》謂其能“益好血。”《日華子》謂其“治風補勞,主女子一切病,并產前后諸疾,通月水,退熱除煩,益氣,治天行熱疾,婦人血運”。現代藥理研究,白芍能顯著增加胃腸血流量,對潰瘍有保護作用。熟地微溫甘潤,質地滋膩,既補心肝之血,又滋肝腎之陰,為溫補精血之要藥。
熟地黃可促進造血機能、增強免疫功能、降血糖、抑制脂肪分解。還可抗血小板聚集。顯著抑制血栓形成。實驗觀察到生地與熟地可拮抗外源性考的松所造成的皮質萎縮及功能低下。熟地黃還有抗炎、降壓、鎮靜、利尿等作用。
川芎(酒制)辛散溫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氣,為血中之氣藥,凡氣滯血瘀諸痛,本品均為常用。本品辛散溫通,能行血中之氣,適宜治療血分有郁滯者。可用于氣滯血瘀的胸脅疼痛,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王好古對其有“搜肝氣,補肝血,潤肝燥,補風虛”的評價。《綱目》認為其能“燥濕,止瀉痢,行氣開郁。”“芎窮,血中氣藥也,肝苦急以辛補之,故血虛者宜之;辛以散之,故氣郁者宜之。”《本草正》亦有“川芎,其性善散,又走肝經,氣中之血藥也。”的記載。川芎中的川芎嗪有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縮,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狀況及腸系膜微循環等作用。還可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對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可預防血栓的形成。
本方所治氣血虧虛之證多由久病失治、或病后失調、或失血過多而致,病在心、脾、肝三臟。治宜益氣與養血并重。針對本類病證氣血兩虛的病機,方中重用當歸補血行血,當歸味甘而重,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藥,亦血中之圣藥也。與黨參相配,益氣養血,共為君藥。熟地、阿膠補血為主,芍藥斂陰養血,三藥助君藥補血,補血而不滯血,行血而不破血,補中有散,散中有收。黃芪、茯苓健脾滲濕,助黨參益氣補脾,均為臣藥。川芎為佐,活血行氣,使地、歸、芍補而不滯。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故為佐使之品。
綜觀全方,配伍得當,諸藥合用,共奏補養氣血之功。
實施例1當歸 665份阿膠 42份黨參 42份茯苓 42份 黃芪 42份白芍 42份熟地黃 42份 川芎 21份甘草 21份所述的劑型為片劑的制備方法的工藝步驟如下(1)、將白芍、川芎經酒制炮制后,備用;(2)、將黃芪、甘草經蜜炙炮制后,備用;(3)、將當歸、川芎分別粉碎成粗粉,混勻后,用70%乙醇浸漬48小時后,緩緩滲漉,收集10倍量滲漉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10,溫度為60℃的清膏。
(4)、將黨參、茯苓、黃芪、白芍、熟地黃、甘草分別粉碎成粗粉,混勻后,用45%乙醇浸漬48小時后,緩緩滲漉,收集10倍量滲漉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10,溫度為60℃的清膏。
(5)、將步驟(3)與(4)的兩種清膏混合,取阿膠用冷開水加熱溶解后,加入清膏,混勻,濃縮至相對密度約為1.30-1.35,溫度為60℃的清膏,烘干,粉碎,加輔料混勻,制粒,壓片、包衣,制成片劑,即得。
實施例2當歸532g 阿膠33.6g 黨參33.6g茯苓33.6g 黃芪33.6g 白芍33.6g熟地黃33.6g川芎16.8g 甘草16.8g所述的劑型為丸劑的制備方法的工藝步驟如下(1)、將白芍、川芎經酒制炮制后,備用;(2)、將黃芪、甘草經蜜炙炮制后,備用;(3)、將當歸、川芎分別粉碎成粗粉,混勻后,用70%乙醇浸漬48小時后,緩緩滲漉,收集10倍量滲漉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10,溫度為60℃的清膏。
(4)、將黨參、茯苓、黃芪、白芍、熟地黃、甘草分別粉碎成粗粉,混勻后,用45%乙醇浸漬48小時后,緩緩滲漉,收集10倍量滲漉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10,溫度為60℃的清膏。
(5)、將步驟(3)與(4)的兩種清膏混合,取阿膠用冷開水加熱溶解后,加入清膏,混勻,濃縮至相對密度約為1.30-1.35,溫度為60℃的清膏,烘干,粉碎,烘干,粉碎,制軟材,制丸,干燥、打光,即得。
實施例3當歸798g 阿膠50.4g黨參50.4g茯苓50.4g 黃芪50.4g白芍50.4g熟地黃50.4g 川芎25.2g甘草25.2g
所述的劑型為膠囊的制備方法的工藝步驟如下(1)、將白芍、川芎經酒制炮制后,備用;(2)、將黃芪、甘草經蜜炙炮制后,備用;(3)、將當歸、川芎分別粉碎成粗粉,混勻后,用70%乙醇浸漬48小時后,緩緩滲漉,收集10倍量滲漉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10,溫度為60℃的清膏。
(4)、將黨參、茯苓、黃芪、白芍、熟地黃、甘草分別粉碎成粗粉,混勻后,用45%乙醇浸漬48小時后,緩緩滲漉,收集10倍量滲漉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10,溫度為60℃的清膏。
(5)、將步驟(3)與(4)的兩種清膏混合,取阿膠用冷開水加熱溶解后,加入清膏,混勻,濃縮至相對密度約為1.30-1.35,溫度為60℃的清膏,烘干,粉碎,加輔料混勻,制粒,烘干,裝膠囊,即得。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補養氣血的阿膠當歸藥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的藥劑當歸532~798份 阿膠33.6~50.4份黨參33.6~50.4份茯苓33.6~50.4份黃芪33.6~50.4份白芍33.6~50.4份熟地黃33.6~50.4份 川芎16.8~25.2份甘草16.8~25.2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補養氣血的阿膠當歸藥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當歸598.5~731.5份 阿膠37.8~46.2份黨參37.8~46.2份茯苓37.8~46.2份黃芪37.8~46.2份白芍37.8~46.2份熟地黃37.8~46.2份 川芎18.9~23.1份甘草18.9~23.1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補養氣血的阿膠當歸藥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當歸 665份阿膠 42份黨參 42份茯苓 42份 黃芪 42份白芍 42份熟地黃42份 川芎 21份甘草 21份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具有補養氣血的阿膠當歸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藥劑是片劑、丸劑、膠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具有補養氣血的阿膠當歸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劑型為片劑的制備方法的工藝步驟如下(1)、將白芍、川芎經酒制炮制后,備用;(2)、將黃芪、甘草經蜜炙炮制后,備用;(3)、將當歸、川芎分別粉碎成粗粉,混勻后,用70%乙醇浸漬48小時后,緩緩滲漉,收集10倍量滲漉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10,溫度為60℃的清膏。(4)、將黨參、茯苓、黃芪、白芍、熟地黃、甘草分別粉碎成粗粉,混勻后,用45%乙醇浸漬48小時后,緩緩滲漉,收集10倍量滲漉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10,溫度為60℃的清膏。(5)、將步驟(3)與(4)的兩種清膏混合,取阿膠用冷開水加熱溶解后,加入清膏,混勻,濃縮至相對密度約為1.30-1.35,溫度為60℃的清膏,烘干,粉碎,加輔料混勻,制粒,壓片、包衣,制成片劑,即得。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具有補養氣血的阿膠當歸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劑型為丸劑的制備方法的工藝步驟如下(1)、將白芍、川芎經酒制炮制后,備用;(2)、將黃芪、甘草經蜜炙炮制后,備用;(3)、將當歸、川芎分別粉碎成粗粉,混勻后,用70%乙醇浸漬48小時后,緩緩滲漉,收集10倍量滲漉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10,溫度為60℃的清膏。(4)、將黨參、茯苓、黃芪、白芍、熟地黃、甘草分別粉碎成粗粉,混勻后,用45%乙醇浸漬48小時后,緩緩滲漉,收集10倍量滲漉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10,溫度為60℃的清膏。(5)、將步驟(3)與(4)的兩種清膏混合,取阿膠用冷開水加熱溶解后,加入清膏,混勻,濃縮至相對密度約為1.30-1.35,溫度為60℃的清膏,烘干,粉碎,制軟材,制丸,干燥、打光,即得。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具有補養氣血的阿膠當歸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劑型為膠囊的制備方法的工藝步驟如下(1)、將白芍、川芎經酒制炮制后,備用;(2)、將黃芪、甘草經蜜炙炮制后,備用;(3)、將當歸、川芎分別粉碎成粗粉,混勻后,用70%乙醇浸漬48小時后,緩緩滲漉,收集10倍量滲漉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10,溫度為60℃的清膏。(4)、將黨參、茯苓、黃芪、白芍、熟地黃、甘草分別粉碎成粗粉,混勻后,用45%乙醇浸漬48小時后,緩緩滲漉,收集10倍量滲漉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10,溫度為60℃的清膏。(5)、將步驟(3)與(4)的兩種清膏混合,取阿膠用冷開水加熱溶解后,加入清膏,混勻,濃縮至相對密度約為1.30-1.35,溫度為60℃的清膏,烘干,粉碎,加輔料混勻,制粒,烘干,裝膠囊,即得。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補養氣血的阿膠當歸藥物及其制備方法。貧血、產后血虛、體弱、月經不調和閉經等均是臨床上常見的病證,從現代醫學角度上講,它們可歸屬于多個系統的多種慢性消耗性疾病。現代醫學對這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治療,多采用對癥處理的方法和原則,但長期的實踐證明,它的應用效果并不能令人滿意。本發明是根據中醫理論而擬定的中藥成方,它由當歸、阿膠、黨參、茯苓、黃芪、白芍、熟地黃、川芎、甘草九味藥組成,全方配伍得當,諸藥合用,共奏補養氣血之功,具有補養氣血之功效,用于氣血虧虛所致貧血,產后血虛、體弱、月經不調、閉經等,臨床研究證實,療效準確,且未見有明顯不良反應。
文檔編號A61K9/28GK1733136SQ20051004312
公開日2006年2月15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18日 優先權日2005年8月18日
發明者李朝霞 申請人:李朝霞
產品知識
行業新聞
- 專利名稱:一種生物波睡眠養生儀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環境養生的相關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生物波睡眠養生儀,主要用于家庭臥室、賓館客房、宿舍等室內休息環境,用來改善睡眠,并促進身體細胞的調養修復,屬于健康環保領域。背景技術:現有的
- 可調節式上肢墊具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調節式上肢墊具,包括墊套、托墊、氣囊、充氣管,所述托墊上表面設有一凹槽,凹槽內放置氣囊,所述托墊和氣囊由墊套包覆,所述充氣管一端從側面穿過墊套和托墊連接至氣囊,另一端置于墊套外側并
- 專利名稱:一種護理托盤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護理托盤。背景技術:目前,臨床上使用的護理托盤主要為一長方形盤,主要用來存放各種護理工具,而用過的廢物則一般也放置在護理托盤內,容易交叉感染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眩暈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眩暈的藥物,特別涉及ー種以中藥為原料藥制備的治療眩暈的中藥。本發明還涉及該藥物的制備方法。背景技術:眩暈是ー種臨床自覺癥狀。眩,指眼前發黑,視物不清;暈,指視物旋轉不定,民
- 專利名稱:Houttuynoid A在抗人體真菌藥物中的應用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Houttuynoid A的用途,尤其涉及Houttuynoid A在制備抗人體真菌藥物中的應用。背景技術:致病菌的擴散及其耐藥性的增強嚴重威脅著人類
- 專利名稱:復方氯吡格雷紅曲提取物藥物制劑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復方藥物組合物,特別是涉及含有有效量的紅曲提取物和至少一種抗血小板凝聚藥物組成的藥物組合物,必要時還可加入適量的保肝藥物,以及至少一種藥學上可接受的賦形劑。背
- 一種陰囊溫差計量器的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陰囊溫差計量器,包括用于夾持大腿根部的大腿夾持構件和用于夾持陰囊的陰囊夾持構件,大腿夾持構件上設有大腿溫度測量片,陰囊夾持構件上設有陰囊溫度測量片;大腿夾持構件和陰囊夾持構件背向設
- 專利名稱:用于治療高考綜合癥的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特別是涉及用于治療考試綜合癥,特別是高考綜合癥之考生的中藥組合物。小柴胡湯是由柴胡、黃芩、半夏、人參、生姜、甘草和大棗組成。通常用于智力發熱、感冒、咳嗽、頭暈等
- 一種具有自鎖式可調支架的頸托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自鎖式可調支架的頸托,包括胸部支架、護顎和自鎖式可調支架,所述胸部支架為U形結構,其兩側開有導向槽,所述自鎖式可調支架包括兩個分別與所述護顎以及所述胸部支架連接的支撐
- 可移動式產前檢查儀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可移動式產前檢查儀,屬于醫療用具【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檢查儀主體,其特征是在檢查儀主體上設有檢查儀支撐腿、通電導線、移動滑道、胎心率聲波檢測箱、陰道檢測成像盒和風動式消毒機,檢查儀
- 專利名稱:膠陀螺或其菌絲體提取物及其藥物的制備和應用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膠陀螺或其菌絲體提取物及其藥物的制備和應用。膠陀螺及其菌絲體在民間應用的基礎上,經試驗研究,發現了其具有較強的生理活性,如活血化瘀、抗炎、治療銀屑病等作用,但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實體腫瘤的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實體腫瘤的藥物組合物,屬于藥物技術領域。背景技術:關于癌癥的研究雖已取得了較大進展,但其死亡率仍居各種常見死因的前列。在我國每年約有160萬人患癌癥,近130萬人死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傳統草藥的未確定結構的醫藥配制品,尤其是一種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的中藥組合物。背景技術:功能性子宮出血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是指異常的子宮出血,經診查后未發現有全身
- 一種包皮切割器的縫合釘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包皮切割器的縫合釘,包括有釘架、釘腳,所述釘腳分設在釘架的兩側,釘腳和釘架連成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釘架和釘腳為方形,所述方形的長和寬之比范圍為1至1.5。釘架和釘腳的截面為大
- 專利名稱:一種支架氣管導管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用氣管導管。 背景技術:病人在全麻醉狀態下不能自主呼吸,需要借助呼吸機進行呼吸。各臨床科室的急救和重癥監護病房中,也需要配用呼吸機。呼吸機與病人氣道的氣流貫通采用氣管導管連接。
- 重癥病人監護裝置制造方法【專利摘要】重癥病人監護裝置,屬于醫療用具【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床板和床腿,其特征是在于:所述床板的中上段固定設置有肩板,肩板的上端中央設置有頸托,肩板的兩端下側設置有臂槽,臂槽的側面設置有燕尾滑
- 專利名稱:微生物萃取天然玉米黃素成份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屬于健康食品、食物添加劑、化妝保養品及藥品等領域,涉及一種萃取自 于黃桿菌科(Flavobacteriaceae)的海洋菌,具體涉及一種萃取自黃桿菌科的Olleya maril
- 專利名稱:一種用于治療鼻腔炎癥性疾病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涉及ー種用于治療鼻腔炎癥性疾病的藥物組合物。背景技術:鼻腔炎癥性疾病是指病毒、 細菌、變應原、各種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粘膜的炎癥,主要
- 專利名稱:一種中醫藥復合方法技術領域:一種中醫藥復合方法,是利用統計學原理和方法以及中醫藥客觀差異而特別設計的復合中醫藥的方法,屬于中醫藥加工方法領域。背景技術: 中藥是指中醫所用的藥物,也叫中醫藥,以植物藥為最多,也包括動物和礦物藥;草藥
- 專利名稱::一種輔酶q10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新的以輔酶Q10為活性成份的注射給藥的藥物組合物。背景技術::輔酶Q10是一種脂溶性醌類化合物,廣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細胞內以及動物的心臟、肝臟、脾臟和腎臟中,具有多種
- 呼吸機用全面罩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一種呼吸機用全面罩,其包括:通氣管、透明窗、框架、第一約束帶、第二約束帶;通氣管設置于透明窗的下部,用于連接至呼吸機;透明窗用于覆蓋使用者的眼睛、鼻、口;框架設置在透明窗的外周,對應于使用者的面部輪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