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最新文章
- 一種黑膏藥熬制裝置制造方法
- 一種超聲耦合劑及制備方法
- 胸腔放射治療定位裝置制造方法
- 一種治療家禽傳染性法氏囊病的純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 活性鹿茸、鹿鞭、鹿尾的加工方法
- 正柴胡飲液體口服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 多功能護理床的制作方法
- 腦電監(jiān)測-感官刺激促醒一體化治療儀的制作方法
- 一種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 頭皮夾連發(fā)裝置制造方法
- 新型腰肌勞損康復器的制造方法
- 一種治療肝硬化、肝炎、肝癌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 一種婦檢擴陰器的制造方法
- 多功能兒科搶救推車的制作方法
- 一種智能護理床的制作方法
- 具有利尿通淋功能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 羊胎多肽核酸營養(yǎng)液的制備方法
- 脲的衍生物的制作方法
- 用于立式緊急沖淋洗眼器的頂噴排水收集裝置制造方法
- 一種放射性核素標記的載藥生物高分子納米纖維膜、制備方法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一種用于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乳膜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用于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乳膜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藥品,具體地說是一種以中草藥制取液為治療劑,以日化乳膜為載體的用于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乳膜。
背景技術:
本發(fā)明所指的面部神經麻痹,為中醫(yī)學的中風范疇,屬風邪中經絡之證。其發(fā)病原因多為肝陽不足,肝風內動,氣血虧損,身體虛弱,抵抗力差而遭受風邪侵襲所致。常見于感冒或感受風寒后,也可見于中耳炎、腦膜炎等疾病的突發(fā)癥狀,且多見于一側。患側口角歪向健側,不能閉眼、瞬目,語言不清,口角流涎、漏水、漏氣等。治療面部神經麻痹,傳統(tǒng)中醫(yī)有很多的劑型和配方,多為秘方和驗方呈保守狀態(tài),雖有一定療效,但沒有形成工業(yè)化的生產,使用不方便,不利于保藏,給患者在治療上帶來了極大困難,致使眾多患者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藥品中往往含有有毒物質,口服藥品毒副作用較大,而且口感很差,服用困難。
中國專利ZL02144830中介紹了一種用蠐螬、樟丹、香油制備的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中藥膏劑,采用了具有劇毒的蠐螬,毒副作用較大,而且使用不方便,不利于保藏。中國專利ZL02125654公開一種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膏藥,其藥料配方組成包括甲珠、茵陳、木賊、赤勺、防風、細辛、川芎、全蟲、金錢白花蛇,也有使用不方便,不利于保藏的缺陷并且其改善和緩解面部神經炎的各種癥狀的療效不很穩(wěn)定。其它的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膏藥也都存在使用不方便,不利于保藏等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為解決上述問題,以祖國醫(yī)學理論為指導,在傳統(tǒng)秘方、驗方的基礎上,與現(xiàn)代科技和日化技術相結合,為人們提供一種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舒經散寒,熄風解痹功效,可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剝離型凍膠狀外用乳膜,從根本上解決面部神經麻痹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諸多不便,達到用藥迅速、給藥到位、易于操作、療效顯著的效果。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乳膜的制備方法。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一個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以日化乳膜為載體的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疾病的中藥制劑配方一種以日化乳膜為載體的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疾病的中藥制劑,由按質量計為20-60%成膜劑和40-80%的中藥提取液組成。
成膜劑由重量份為5-15份的滲透劑,10-20份的成膜粘結劑,0.1-2份的溶劑,2-8份的保濕劑,0-0.5份的防腐劑,1-5份的潤滑劑,5-10份的增稠劑和0.2份的香料組成。
滲透劑為絲肽素,成膜粘結劑由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鈉組成,在本發(fā)明的配方中,聚乙烯醇與海藻酸鈉的重量比為7-17∶3,優(yōu)選配方為聚乙烯醇與海藻酸鈉的重量比為11.5∶3,溶劑為乙醇,保濕劑為丙二醇,防腐劑為尼泊金甲酯,潤滑劑為橄欖油,增稠劑為羧甲基纖維素,香料為香精。
中藥提取液中含有重量份如下的物質羌活10-20份、獨活10-20份、威靈仙20-40份、草烏5-15份、川烏10-20份、雞血藤15-20份、當歸10-20份、川芎15-20份、乳香10-15份、沒藥10-15份、水蛭5-15份、白附子10-30份、白芥子10-20份、天南星10-30份、防風20-30份、僵蠶25-35份、天麻20-30份、蜈蚣12-18份、全蝎10-20份、肉桂20-40份、干姜10-30份、桂枝10-20份、白鮮皮10-40份、20-65度白酒1500-2500份。
本發(fā)明的以日化乳膜為載體的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疾病的中藥制劑的優(yōu)選配方由41.5%成膜劑和58.5%的中藥提取液組成。
成膜劑由重量份為10份的滲透劑,14.5份的成膜粘結劑,聚乙烯醇與海藻酸鈉的重量比為10∶3,0.5份的溶劑,5份的保濕劑,0.3份的防腐劑,3份的潤滑劑,8份的增稠劑和0.2份的的香料組成。
中藥提取液中含有重量份如下的物質羌活15份、獨活15份,威靈仙30份、草烏10份、川烏15份、雞血藤18份、當歸15份、川芎18份、乳香12份、沒藥12份、水蛭10份、白附子20份、白芥子15份、天南星20份、防風25份、僵蠶30份、天麻25份、蜈蚣15份、全蝎15份、肉桂30份、干姜20份、桂枝15份、白鮮皮30份、40-50度白酒2100份。
各種藥物的功效如下羌活傘形科植物羌活、寬葉羌活或川羌活的根及根莖。性味辛苦,溫。功用主治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jié)。治感冒風寒,頭痛無汗,風寒濕痹,項強筋急,骨節(jié)酸痛,風水浮腫,癰疽瘡毒。
獨活為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毛當歸、興安白芷、紫莖獨活、牛尾獨活、軟毛獨活以及五加科植物食用楤木等的根及根莖。性味辛苦,溫。功用主治祛風,勝濕,散寒,止痛。
威靈仙為毛莨科植物威靈仙的根。性味辛咸,溫,有毒。功用主治祛風濕,通經絡,消痰,散痞積。
草烏又名草烏頭,為毛莨科植物烏頭、北烏頭或其它多種同屬植物的塊根。性味辛,熱,有毒。功用主治搜風勝濕,散寒止痛,開痰消腫。
川烏又名川烏頭,為毛莨科植物烏頭的塊根。性味辛,熱,有毒。功用主治祛寒濕,散風邪,溫經,止痛。治風寒濕痹、歷節(jié)風痛,四肢拘攣,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痛。
雞血藤豆科植物密花豆、白花油麻藤、香花巖豆藤或亮葉巖豆藤等的藤莖。性味苦甘,溫。功用主治活血、舒筋。治腰膝酸痛,麻木癱瘓,月經不調。
當歸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根。性味甘辛,溫。功用主治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
川芎傘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莖。性味辛,溫。功用主治行氣開郁祛風燥濕,活血止痛。
乳香為橄欖科植物卡氏乳香樹的膠樹脂。性味辛苦,溫。功用主治調氣活血,定痛,去毒。
沒藥為橄欖科植物沒藥樹或愛倫堡沒藥樹的膠樹脂。性味苦,平。功用主治散血祛瘀,消腫定痛。
水蛭為水蛭科動物日本醫(yī)蛭、寬體金線蛭、茶色蛭等的全體。性味咸苦,平,有毒。功用主治破血,逐瘀,通經。
白附子又名白附片、明附片、雄片。為毛莨科植物烏頭的旁生塊根。性味辛甘,熱,有毒。功用主治回陽補火,散寒除濕。
白芥子異名辣菜子,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種子。性味辛,溫。功用主治利氣豁痰,溫中散寒,通絡止痛。
天南星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東北天南星或異葉天南星等的塊莖。性味苦辛,溫,有毒。功用主治燥濕化痰,祛風定驚,消腫散結。
防風為傘形科植物防風的根。性味辛甘,溫。功用主治發(fā)表,祛風,勝濕,止痛。
僵蠶又名僵蛹,白僵蠶,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的幼蟲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蟲。性味辛咸,平。功用主治祛風解痙,化痰散結。
天麻為蘭科植物天麻的根莖。性味甘,平。功用主治息風,定驚。
蜈蚣為大蜈蚣科動物少棘巨蜈蚣或其近緣動物的干燥全蟲。性味辛,溫,有毒。功用主治祛風,定驚,攻毒,散結。
全蝎為鉗蝎科動物鉗蝎的干燥全蟲。性味咸辛,平,有毒。功用主治祛風,止痙,通絡,解毒。
肉桂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及枝皮。性味辛甘,熱。功用主治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
干姜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莖。性味辛,熱。功用主治溫中逐寒,回陽通脈。
桂枝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性味辛甘,溫;功用主治發(fā)汗解肌,溫經通脈。
白鮮皮異名北鮮皮,為蕓香科植物白鮮的根皮。性味苦咸,寒。功用主治祛風,燥濕,清熱解毒。
在本發(fā)明配方中,羌活、獨活、威靈仙、川烏、草烏具有祛風除濕之功效,當歸、川芎、雞血藤、乳香、沒藥、水蛭具有活血通絡之功效,白附子、天南星、白芥子、防風具有舒經散結之功效,白僵蠶、天麻、蜈蚣、全蝎具有熄風解痹之功效,肉桂、干姜、白鮮皮具有溫里散寒之功效。諸藥配伍,合奏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熄風解痹、溫里散寒之功效,以達治療目的。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乳膜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制取中藥提取液;(2)成膜劑的處理;(3)制備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乳膜。
一種用于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乳膜的制備方法,該方法詳細步驟如下(1)中藥提取液的制備準確按配方稱取各中藥組分,浸漬在500-1500份白酒中,密閉初浸30天,過濾后將藥渣加入剩余白酒復浸25天,過濾后,將二次浸得的藥酒液混合均勻,備用。然后將浸漬后的藥渣加純凈水2000份,煎沸10分鐘過濾,將所得藥湯加入藥酒中混合均勻,備用。
(2)將羧甲基纖維素溶于加熱至90℃的純凈水中,羧甲基纖維素與純凈水的質量比為1∶2,待用。將尼泊金甲酯溶于無水乙醇中備用。
(3)將橄欖油、聚乙烯醇、丙二醇、海藻酸鈉、絲肽素加入到步驟(1)所制得的中藥提取液中,攪拌、溶解均勻后,加入按步驟(2)所示方法處理的羧甲基纖維素,攪拌均勻后加入按步驟(2)所示方法處理的尼泊金甲酯,攪拌均勻后加入香精,攪拌均勻后經現(xiàn)有技術均質,即成本發(fā)明用于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乳膜。
經以上工藝制做后,即可得到黃褐色乳狀膏體。使用時,只需將本膏體涂敷在患側太陽穴、面部、耳后部至下頜處,厚約1mm-1.5mm,一日二次。換藥時,只需沿藥膜邊沿輕輕揭下即可。
本發(fā)明經70余例患者試用,有效率達100,無毒副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列舉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加以進一步說明,但本發(fā)明不只限于這些實施例實施例1中藥提取液的制備準確按配方稱取羌活15g、獨活15g,威靈仙30g、草烏10g、川烏15g、雞血藤18g、當歸15g、川芎18g、乳香12g、沒藥12g、水蛭10g、白附子20g、白芥子15g、天南星20g、防風25g、僵蠶30g、天麻25g、蜈蚣15g、全蝎15g、肉桂30g、干姜20g、桂枝15g、白鮮皮30g、白酒2100g,將中藥原料浸漬在1500g 50度白酒中,密閉初浸30天,過濾后再將藥渣加入剩余白酒600g復浸25天,過濾后,將二次浸得的藥酒液混合均勻,備用。然后將浸漬后的藥渣加純凈水2000g,煎沸10分鐘過濾,將所得藥湯加入藥酒中混合均勻,備用。
實施例2成膜劑的制備(1)將560g羧甲基纖維素溶于1120g加熱至90℃的純凈水中,待用;將21g尼泊金甲酯溶于35g乙醇中備用。
(3)稱取實施例1所制得的中藥提取液4095g,將210g橄欖油、805g聚乙烯醇、350g丙二醇、海藻酸鈉210g、絲肽素700g加入到中藥提取液中,攪拌、溶解均勻后,加入按步驟(1)所示方法處理的羧甲基纖維素,攪拌均勻后加入按步驟(1)所示方法處理的尼泊金甲酯,再次攪拌均勻后加入檸檬香精,攪拌均勻后經現(xiàn)有技術進行均質處理,即成本發(fā)明一種用于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乳膜。
實施例3-7用和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制備用于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乳膜中的中藥制劑,實施例3-7用到的具體原料名稱和配比如表1所示。
表1中藥制劑中的具體原料名稱和配比(單位g)
實施例8-12
用和實施例2同樣的方法制備用于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乳膜,實施例8-12用到的具體原料名稱和配比如表2所示。
表2外用乳膜的具體原料名稱和配比(單位kg)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乳膜,該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乳膜由質量百分比為20-60%的成膜劑和質量百分比為40-80%的中藥提取液組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乳膜,其特征在于,該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乳膜由質量百分比為41.5%的成膜劑和質量百分比為58.5%的中藥提取液組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乳膜,其特征在于,該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乳膜的成膜劑由重量份為5-15份的滲透劑,10-20份的成膜粘結劑,0.1-2份的溶劑,2-8份的保濕劑,0.01-0.5份的防腐劑,1-5份的潤滑劑,5-10份的增稠劑和0.01-0.3份的香料組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乳膜,其特征在于,成膜劑由重量份為10份的滲透劑,14.5份的成膜粘結劑,0.5份的溶劑,5份的保濕劑,0.3份的防腐劑,3份的潤滑劑,8份的增稠劑和0.2份的香料組成。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乳膜,其特征在于,滲透劑為絲肽素;成膜粘結劑由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鈉組成,其中聚乙烯醇與海藻酸鈉的重量比為7-17∶3;溶劑為乙醇;保濕劑為丙二醇;防腐劑為尼泊金甲酯;潤滑劑為橄欖油;增稠劑為羧甲基纖維素;香料為香精。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乳膜,其特征在于,聚乙烯醇與海藻酸鈉的重量比為11.5∶3。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乳膜,其特征在于,中藥提取液中含有重量份如下的物質羌活10-20份、獨活10-20份、威靈仙20-40份、草烏5-15份、川烏10-20份、雞血藤15-20份、當歸10-20份、川芎15-20份、乳香10-15份、沒藥10-15份、水蛭5-15份、白附子10-30份、白芥子10-20份、天南星10-30份、防風20-30份、僵蠶25-35份、天麻20-30份、蜈蚣12-18份、全蝎10-20份、肉桂20-40份、干姜10-30份、桂枝10-20份、白鮮皮10-40份、白酒1500-2500份。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乳膜,其特征在于,中藥提取液中含有重量份如下的物質羌活15份、獨活15份、威靈仙30份、草烏10份、川烏15份、雞血藤18份、當歸15份、川芎18份、乳香12份、沒藥12份、水蛭10份、白附子20份、白芥子15份、天南星20份、防風25份、僵蠶30份、天麻25份、蜈蚣15份、全蝎15份、肉桂30份、干姜20份、桂枝15份、白鮮皮30份、白酒2100份。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乳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制取中藥提取液;(2)成膜劑的處理;(3)制備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乳膜。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乳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的步驟如下(1)中藥提取液的制備準確按配方稱取各中藥組分,浸漬在500-1500份白酒中,密閉初浸30天,過濾后再加入剩余白酒復浸25天,過濾后,將二次浸得的藥酒液混合均勻,備用,然后將浸漬后的藥渣加純凈水2000份,煎沸10分鐘過濾,將所得藥湯加入藥酒中混合均勻,備用;(2)將羧甲基纖維素溶于加熱至90℃的純凈水中,羧甲基纖維素與純凈水的質量比為1∶2,待用;將尼泊金甲酯溶于乙醇中備用;(3)將橄欖油、聚乙烯醇、丙二醇、海藻酸鈉、絲肽素加入到步驟(1)所制得的中藥提取液中,攪拌、溶解均勻后,加入按步驟(2)所示方法處理的羧甲基纖維素,攪拌均勻后加入按步驟(2)所示方法處理的尼泊金甲酯,攪拌均勻后加入香精,攪拌均勻后經現(xiàn)有技術均質,即成本發(fā)明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乳膜。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乳膜及其制備方法,屬于藥品領域。該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外用乳膜主要由質量百分比為20-60%的成膜劑和質量百分比為40-80%的中藥提取液組成,配比詳見說明書。本發(fā)明以祖國醫(yī)學理論為指導,在傳統(tǒng)秘方、驗方的基礎上,與現(xiàn)代科技和日化技術相結合,為人們提供一種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舒經散寒,熄風解痹功效,可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剝離型凍膠狀外用乳膜,從根本上解決面部神經麻痹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諸多不便,達到用藥迅速、給藥到位、易于操作、療效顯著的效果。
文檔編號A61K35/64GK1853712SQ200510064658
公開日2006年11月1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4月19日
發(fā)明者邵建國, 孟凡濤 申請人:邵建國, 孟凡濤
產品知識
行業(yè)新聞
- 專利名稱:一種生物波睡眠養(yǎng)生儀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環(huán)境養(yǎng)生的相關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生物波睡眠養(yǎng)生儀,主要用于家庭臥室、賓館客房、宿舍等室內休息環(huán)境,用來改善睡眠,并促進身體細胞的調養(yǎng)修復,屬于健康環(huán)保領域。背景技術:現(xiàn)有的
- 一種多功能浴寶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功能浴寶,包括外筒、內筒和儲水箱,所述外筒和內筒連接;所述內筒頂部設置有塑料布,所述塑料布設置有頭部孔和拉鏈;所述外筒底部固定有柵網,所述柵網為兩片,通過鉸鏈連接;所述儲水箱設置在柵
- 專利名稱:除臭劑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人們日常生活中除臭保鮮、防腐保健的一種永久除臭劑。目前,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食物、水源、蔬菜、水果、鮮產品的保鮮、防腐、除臭一直無理想的解決辦法。如電子除臭劑用于冰箱冰柜保鮮需要消耗電能,若停電則失
- 一種介入置換瓣膜及其可控輸送裝置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介入置換瓣膜及其可控輸送裝置。本實用新型中的一種介入置換瓣膜包括:支架、密封膜和瓣葉,所述支架為交叉的封閉的網格型結構,所述網格型結構分為三段,依次包括第一層網格、第二
- 知母皂苷元結構修飾的衍生物、其藥物組合物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知母皂苷元結構修飾的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知母皂苷元結構修飾的衍生物的結構式如式(I)(II)所示,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知母皂苷元結構修飾的衍生物的藥物組
- 專利名稱:用于減少細胞毒性化療的毒副作用的含有氨基酸與核黃素的制劑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藥劑化學及制劑領域。更明確的,涉及到以任一種形式結合的有效量的核黃素和氨基酸在確診的癌癥患者身上緩解癌癥和癌癥化療產生的營養(yǎng)性、代謝性和毒性癥狀
- 培養(yǎng)基消毒架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培養(yǎng)基消毒架,由消毒架和托盤組成,所述消毒架包括四根位于頂角處的支撐桿,在支撐桿之間設有縱向排列的若干個日字形的支撐臺,在該支撐臺上能夠擺放放置培養(yǎng)瓶的托盤,在消毒架的底部設有四個與消毒爐
- 專利名稱:治療具有輕微疾病性乙型肝炎攜帶者的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治療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疾病。更確切地講,本發(fā)明涉及使用胸腺素α-1或其生物活性片段或其類似物治療輕微疾病性乙型肝炎攜帶者。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感染導致多種
- 專利名稱:治療脊柱病用白色膏藥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膏藥,特別是治療脊柱病用的白色膏藥。上述的脊柱病是指脊柱退行性骨關節(jié)病及脊柱慢性損傷,以頸椎病和腰椎病為主,包括腰椎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其次是指強直性脊柱炎及股
- 專利名稱:一種具有粘接性能的人工骨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人工骨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高能量損傷導致的粉碎骨折越來越多見,這在一定程度上給臨床醫(yī)生的治療帶了困難。特別是近關節(jié)的粉碎骨折,較小的碎骨片很難固定,如果去除
- 皮下層腔隙真空負壓吸引器的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皮下層腔隙真空負壓吸引器,包括吸引筒、推拉桿、活塞、負壓筒和吸引管,活塞設在吸引筒內,活塞連接推拉桿的一端,推拉桿的另一端延伸至吸引筒外,吸引筒的前端與負壓筒相連接,其連接處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失眠足浴劑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中草藥組合物制成的具有治療失眠的足浴劑。 背景技術:目前,國內外口服治療失眠的藥物很多,如安眠藥等等,但是口服藥屬于化學藥品,難免會對人體有一些負作用,而人的腳掌密布很多血管,
- 一種腰帶式壓迫止血裝置制造方法【專利摘要】一種腰帶式壓迫止血裝置,包括連接帶以及壓迫止血囊,所述連接帶兩端設置有對應的固定扣,并在一側設置有一個收縮扣,而所述壓迫止血囊固定于連接帶上相對收縮扣位置的另一側的三分之一位置處,壓迫止血囊包括軟性
- 專利名稱:一種用于瀉火解毒的中藥貼敷制劑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瀉火解毒的中藥貼敷制劑一灣火解毒丸。背景技術:外用貼劑,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才斬露頭角,由于其獨特的優(yōu)點,正成為第三代藥物制劑開發(fā)研究的重點之一,在國際上出名的
- 一種水針刀合穴位埋線針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水針刀合穴位埋線針,包括水針刀柄、指套、殼體、針芯、連接件和埋線針體,所述水針刀柄與針芯相連,所述針芯的末端設有水針刀頭,所述指套設置在殼體上,所述殼體內設有中空管,所述中空管
- 專利名稱:阿魏散痞膏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ー種中成藥,更具體地是指ー種用于治療腫瘤痞塊疼痛的黑膏藥。背景技術:肝、膽、胃、肺、食道、腸、膀胱、腎等諸臟腑及婦科腫瘤痞塊后期病人疼痛難受。阿魏散痞膏中的抗癌活性成分對癌細胞增生具有抑制作
- 一種能防止滑脫的鼻飼管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一種能防止滑脫的鼻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防止滑脫的鼻飼管,包括柔性管,環(huán)狀氣囊,上端擋圈,下端擋圈,刻度標記,通孔,充放氣開關,帶有充放氣囊的堵頭;其中:柔性管的前端10厘米內,帶有通孔,柔性
- 專利名稱:一種米諾膦酸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屬于制藥技術領域,具體一種米諾膦酸共研磨物、制備方法及含其藥物組合物。背景技術:骨質疏松癥(OP)是以低骨量及骨組織微結構退變?yōu)樘卣鞯囊环N全身性骨骼疾病,易造成人體骨骼強度降低而
- 專利名稱:婦產科用臍帶夾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婦產科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婦產科用臍帶夾。背景技術:新生兒出生后需要將臍帶結扎,目前多采用線繩結扎,也有采用橡膠圈套扎或者血管鉗鉗夾結扎。采用線繩結扎,是古老而且行之有效
- 專利名稱:一種遇水呈非凝膠狀態(tài)的頭孢菌素酯類藥物顆粒、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藥物顆粒,具體是一種遇水呈非凝膠狀態(tài)的頭孢菌素酯類藥物顆粒及其制備方法,屬于藥物制劑技術領域。背景技術:頭孢菌素酯類藥物是一類β -內酰
- 專利名稱:5-h(huán)t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與5-HT1A受體亞型相關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患者的方法。其活性組分含有喹諾酮衍生物或其鹽。相關技術美國專利No.5,006,528、歐洲專利No.367,141和日本專利Kokai(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