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最新文章
- 呼吸治療面罩的制作方法
- 一種用于治療婦女痛經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 一種雙極電凝鉗的制作方法
- 治療家禽傳染性法氏囊病的純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 一種手指外科手術用固定裝置制造方法
- 男性臥床病人用一次性尿袋的制作方法
- 一種中藥消銀膏制備方法
- 一種高功率變頻超聲手術刀的制作方法
- 紅豆素Ⅵ水溶性粉針劑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 多功能護理床的制作方法
- 一種新型四維超聲設備的制作方法
- 衛生安全褲的制作方法
- 具有抗腫瘤作用的二元羧酸衍生物及制備方法
- 一種奶瓶組件的制作方法
- 用于治療類癥的取代的異噁唑的制作方法
- 一種新型便捷式血壓計的制作方法
- 一種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治療艾滋病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 一種能抗血管生成的化合物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 治療急性闌尾炎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 羅格列酮的液體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一種用于辛涼解表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用于辛涼解表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特別是一種用于辛涼解表的中藥。
背景技術:
風熱病邪多從口鼻而入,先侵犯于肺,故本病初起以邪在肺衛為病變中心。臨床上常見于上感,大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急性支氣管炎初期。癥見身熱,微惡風寒,無汗或少汗,頭痛且脹,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舌邊尖紅,脈浮數。由于風熱襲表,開闔失司,衛氣不能溫煦肌膚,則惡寒,邪正交爭,陽熱不得外泄而發熱,胰理郁閉,則無汗或少汗,肺氣失宣則咳嗽,風熱上攻則頭脹且痛,陽邪易于傷津,初起津液輕度耗損故微渴;舌苔薄白,脈浮數均為風熱在表之象。溫病具有起病急驟、傳變較快,易搏擊氣血,蘊結成毒,且多夾有穢濁之氣等特點,具有程度不等的傳染性、流行性。治療溫病需防范于未然,“截斷”病勢的發展, 亦當清熱解毒。故需要以辛涼解表的中藥治療。
目前公開的辛涼解表的藥仍存在一些問題對溫病初起或痘疹初起的療效不顯著,制作工藝復雜,藥價昂貴。如
公開日為2009年6月17日,公開號為CN100500176C的一種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該中藥組合物所含的有效成分是選用金銀花30-70份、黃芩30-70份、連翹60-120份、板藍根30-70份制備而成的。該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可以是口服液、片劑、膠囊劑或顆粒劑。該發明還提供了該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外感風熱引起的發熱、咳嗽、咽痛藥物中的應用。該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十分復雜。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簡單方便、療程短、藥效顯著、藥價低、易于推廣,且治愈率高的用于辛涼解表的中藥。
本發明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用于辛涼解表的中藥,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藥由銀花、連翹、山桅、薄荷、荊芥、竹葉、蘆根、牛蒡子、桔梗和大青葉組成,各成分的重量為銀花10 14克,連翹10 14克,山桅10 14克,薄荷4 8克,荊芥4 8克, 竹葉8 12克,蘆根10 14克,牛蒡子8 12克,桔梗4 8克,大青葉10 14克。
作為優選,本發明所述各成分的重量為銀花12克,連翹12克,山桅12克,薄荷6 克,荊芥6克,竹葉10克,蘆根12克,牛蒡子10克,桔梗6克,大青葉12克。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明顯效果本發明主治風熱表證、溫病初起或痘疫初起。
本發明的配制工藝將銀花、連翹、山桅、薄荷、荊芥、竹葉、蘆根、牛蒡子、桔梗和大青葉用清水文火慢熬,待藥劑熬熟后去渣得到藥汁。
用法每日取該藥方一劑,煎服2次,成人每次200ml。
本發明中,各中草藥的性能作用如下。
銀花性寒,味甘。歸肺、心、胃經。清熱解毒,涼散風熱。
連翹性微寒,味苦。歸肺、心、小腸經。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山桅性寒,味苦。歸心、肺、三焦經。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
薄荷性涼,味辛。歸肺、肝經。宣散風熱,清頭目,透疹。
荊芥性微溫,味辛。歸肺、肝經。解表散風,透疹。
竹葉性寒,味甘、辛、淡。歸心、胃、小腸經。清熱除煩,生津利尿。
蘆根性寒,味甘。歸肺、胃經。清熱生津,除煩,止嘔,利尿。
牛蒡子性寒,味辛、苦。歸肺、胃經。疏散風熱,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桔梗性平,味苦、辛。歸肺經。宣肺,利咽,祛痰,排膿。
大青葉性寒,味苦。歸心、胃經。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銀花味甘性寒,能散熱解表。連翹味苦性微寒,能“透肌解表,清熱逐風,為治風熱要藥”,二藥氣味芳香,既有輕宣透表,疏散風熱的作用,又有清熱解表,避穢化濁功用,在透散衛分表邪的同時,兼顧了溫熱病邪易蘊而成毒及多夾穢濁之氣的特點,故重用為君藥。薄荷辛涼,“散風熱,清利頭目”;牛蒡子辛苦而寒,“入肺而疏風散寒,瀉熱清咽”,二藥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且可解毒利咽。荊芥辛而微溫,解表散邪,雖屬辛溫,但辛而不烈,溫而不燥, 與大隊辛涼藥配合,可增辛散透表之力。薄荷、牛蒡子和荊芥同用,助君藥發散表邪,透邪外出,俱為臣藥。熱已傷津,當生津以扶正。蘆根“性涼能清肺熱,味甘多液,更善滋養肺陰”; 竹葉“止渴,除上焦煩熱”;大青葉“清熱解毒”,三藥同用,清熱生津,既可增強清熱之功,又可補充受損之津。肺氣失宣,肺系不利,故配桔梗和山桅開宣肺氣止咳利咽。上述二藥均為佐藥。諸藥配伍,共湊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之功。本方辛涼與辛苦甘寒同用,正合《素問 至真要大論》“風淫于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的治法。
本發明所采用的藥材藥價低、易推廣,該藥方由十味中草藥組成,所涉及的中草藥均為常見中藥,價格低廉,便于各地患者取用;本發明配制方便;本中藥具有辛涼解表的功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發明的解釋而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I。
本實施例中用于辛涼解表的中藥由銀花12克,連翹12克,山桅12克,薄荷6克, 荊芥6克,竹葉10克,蘆根12克,牛蒡子10克,桔梗6克,大青葉12克組成。
將銀花、連翹、山桅、蘆根和大青葉各12克,薄荷、荊芥和桔梗各6克,竹葉和牛蒡子各10克制成藥劑。每日取該藥方一劑,煎服2次,成人每次200ml。
本發明所采用的藥方具有療效好,治愈率高,藥價低、易推廣的特點。本發明所采用的藥方7天一個療程,一般需要治療I 2個月,治愈率高達90%。
本發明所采用的藥方針對不同病人的體質狀況,用藥量略有不同,藥材略有增減。
實施例2。
本實施例中用于辛涼解表的中藥由銀花11克,連翹11克,山桅13克,薄荷5克, 荊芥7克,竹葉11克,蘆根11克,牛蒡子9克,桔梗7克,大青葉13克組成。
將銀花11克,連翹11克,山桅13克,薄荷5克,荊芥7克,竹葉11克,蘆根11克,牛蒡子9克,桔梗7克,大青葉13克制成藥劑。每日取該藥方一劑,煎服2次,成人每次 200ml ο
本發明所采用的藥方具有療效好,治愈率高,藥價低、易推廣的特點。本發明所采用的藥方7天一個療程,一般需要治療I 2. 5個月,治愈率高達80% 90%。
本發明所采用的藥方針對不同病人的體質狀況,用藥量略有不同,藥材略有增減。
實施例3。
本實施例中用于辛涼解表的中藥由銀花13克,連翹13克,山桅11克,薄荷7克, 荊芥5克,竹葉9克,蘆根13克,牛蒡子11克,桔梗5克,大青葉11克組成。
將銀花13克,連翹13克,山桅11克,薄荷7克,荊芥5克,竹葉9克,蘆根13克, 牛蒡子11克,桔梗5克,大青葉11克制成藥劑。每日取該藥方一劑,煎服2次,成人每次 200ml ο
本發明所采用的藥方具有療效好,治愈率高,藥價低、易推廣的特點。本發明所采用的藥方 天一個療程,一般需要治療I 2. 5個月,治愈率高達80% 90%。
本發明所采用的藥方針對不同病人的體質狀況,用藥量略有不同,藥材略有增減。
實施例4。
本實施例中用于辛涼解表的中藥由銀花10. I克,連翹10. I克,山桅13. 9克,薄荷 4. I克,荊芥7. 9克,竹葉11. 9克,蘆根10. I克,牛蒡子8. I克,桔梗7. 9克,大青葉13. 9克組成。
將銀花10. I克,連翹10. I克,山桅13. 9克,薄荷4. I克,荊芥7. 9克,竹葉11.9 克,蘆根10. I克,牛蒡子8. I克,桔梗7. 9克,大青葉13. 9克制成藥劑。每日取該藥方一劑, 煎服2次,成人每次200ml。
本發明所采用的藥方具有療效好,治愈率高,藥價低、易推廣的特點。本發明所采用的藥方7天一個療程,一般需要治療I 3個月,治愈率達70% 90%。
本發明所采用的藥方針對不同病人的體質狀況,用藥量略有不同,藥材略有增減。
實施例5。
本實施例中用于辛涼解表的中藥由銀花13. 9克,連翹13. 9克,山桅10. I克,薄荷 7. 9克,荊芥4. I克,竹葉8. I克,蘆根13. 9克,牛蒡子11. 9克,桔梗4. I克,大青葉10. I克組成。
將銀花13. 9克,連翅13. 9克,山桅10. I克,薄荷7. 9克,荊芥4. I克,竹葉8. I克, 蘆根13.9克,牛蒡子11.9克,桔梗4. I克,大青葉10. I克制成藥劑。每日取該藥方一劑, 煎服2次,成人每次200ml。
本發明所采用的藥方具有療效好,治愈率高,藥價低、易推廣的特點。本發明所采用的藥方7天一個療程,一般需要治療I 3個月,治愈率達70% 90%。
本發明所采用的藥方針對不同病人的體質狀況,用藥量略有不同,藥材略有增減。
實施例6。
本實施例中用于辛涼解表的中藥由銀花10克,連翹10克,山桅14克,薄荷4克, 荊芥8克,竹葉12克,蘆根10克,牛蒡子8克,桔梗8克,大青葉14克組成。
將銀花10克,連翹10克,山桅14克,薄荷4克,荊芥8克,竹葉12克,蘆根10克, 牛蒡子8克,桔梗8克,大青葉14克制成藥劑。每日取該藥方一劑,煎服2次,成人每次200ml ο
本發明所采用的藥方具有療效好,治愈率高,藥價低、易推廣的特點。本發明所采用的藥方7天一個療程,一般需要治療I 3個月,治愈率達70% 90%。
本發明所采用的藥方針對不同病人的體質狀況,用藥量略有不同,藥材略有增減。
實施例7。
本實施例中用于辛涼解表的中藥由銀花14克,連翹14克,山桅10克,薄荷8克, 荊芥4克,竹葉8克,蘆根14克,牛蒡子12克,桔梗4克,大青葉10克組成。
將銀花14克,連翹14克,山桅10克,薄荷8克,荊芥4克,竹葉8克,蘆根14克, 牛蒡子12克,桔梗4克,大青葉10克制成藥劑。每日取該藥方一劑,煎服2次,成人每次 200ml ο
本發明所采用的藥方具有療效好,治愈率高,藥價低、易推廣的特點。本發明所采用的藥方7天一個療程,一般需要治療I 3個月,治愈率達70% 90%。
本發明所采用的藥方針對不同病人的體質狀況,用藥量略有不同,藥材略有增減。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辛涼解表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由銀花、連翹、山桅、薄荷、荊芥、竹葉、蘆根、牛蒡子、桔梗和大青葉組成,各成分的重量為銀花10 14克,連翹10 14克,山桅10 14克,薄荷4 8克,荊芥4 8克,竹葉8 12克,蘆根10 14克,牛蒡子8 12克,桔梗4 8克,大青葉10 14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辛涼解表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成分的重量為銀花12克,連翹12克,山桅12克,薄荷6克,荊芥6克,竹葉10克,蘆根12克,牛蒡子10克,桔梗6克,大青葉12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辛涼解表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由銀花、連翹、山梔、薄荷、荊芥、竹葉、蘆根、牛蒡子、桔梗和大青葉組成,各成分的重量為銀花10~14克,連翹10~14克,山梔10~14克,薄荷4~8克,荊芥4~8克,竹葉8~12克,蘆根10~14克,牛蒡子8~12克,桔梗4~8克,大青葉10~14克。本發明所采用的藥材藥價低、易推廣,該藥方由十味中草藥組成,所涉及的中草藥均為常見中藥,價格低廉,便于各地患者取用;本發明配制方便;本中藥具有辛涼解表的功效。
文檔編號A61P11/00GK102973823SQ20121046716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9日
發明者魏林坤 申請人:桐鄉市龍翔街道衛生院
產品知識
行業新聞
- 專利名稱:用于治療Ⅱ度燒傷的中藥組合物及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藥學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II度燒傷的中藥組合物。背景技術:燒傷是由火焰、灼熱的液體、固體、氣體、電、化學物質等原因而引起的人體損傷,一般以火焰燒傷和熱力燙傷為多見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白癜風的中藥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治療白癜風的中藥。 背景技術:白癜風是一種常見多發的色素性皮膚病。該病以局部或泛發性色素脫失形成白斑為特征,是一種獲得性局限性或泛發性皮膚色素脫失癥,
- 專利名稱:肌醇硫酸酯鋁及其制備方法和口服組合物、應用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肌醇硫酸酯鋁及其制備方法和口服組合物、應用涉及一種以肌醇為基本母核合成的肌醇硫酸酯鋁復合物(結構式I)及其制備方法和以肌醇硫酸酯鋁為活性成份的口服組合物,在治療消
- 專利名稱:珍珠菜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和應用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屬于制藥領域,涉及一種珍珠菜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該珍珠菜提取物具有保肝護肝作用。背景技術:肝損傷是多種因素如毒物(CCL4、AP、IC)的中間產物與大分子物質共價結合、缺氧、
- 專利名稱:一種用于健胃、調經的中藥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健胃、調經的中藥,特別是涉及一種以中藥為原料制備的一種用于健胃、調經的中藥。背景技術:月經不調又稱月經失調,是婦科常見病。月經不調由于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引起 主要是下后
- 智能容器設備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智能容器設備,所述設備包括錐形塞,所述錐形塞包括通道部和無通道部。其中,第一傳感器位于緊鄰所述通道部中的主通道部的第一端處且第二傳感器位于緊鄰所述主通道部的第二端處。所述無通道部容納:處理
- 便攜折疊式擔架床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便攜折疊式擔架床,屬于醫療用具【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支撐架、滑動裝置和急救包,其特征是支撐架上設置有前支撐管和后支撐管,前支撐管和后支撐管上設置有轉動軸,前支撐管和后支撐管之間設置有
- 一種簡易祛痘裝置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祛痘器具,尤其是涉及一種簡易祛除青春痘或火癤的小工具。一種簡易祛痘裝置,包括活塞式吸管(1)及針頭或刀頭(2),在所述活塞式吸管的前端針頭或刀頭安裝部位設有吸盤(6),所述吸盤與活塞式吸
- 專利名稱::尼美舒利緩釋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尼美舒利緩釋組合物,該組合物涉及利用適當的輔料與尼美舒利組合,延緩尼美舒利藥物的釋出,可制成一天一次的劑型。背景技術::尼美舒利為非甾體抗炎藥,具有解熱和鎮痛活性。治療作用主
- 專利名稱:新型吸引管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導管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新型吸引管。 背景技術:現有技術中,吸引管多是粗細一致的一根管子,在管尾部設有幾個吸引孔,吸引管 被插送到病人體內后由負壓泵抽吸病人體內的痰液、血液、體液
- 專利名稱:一種橘皮竹茹湯整合型新劑型制備技術及其生產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橘皮竹茹湯整合型新劑型制備技術,本發明還涉及一種橘皮竹茹湯整合型新劑型制備技術及其生產方法。背景技術:中藥水煎液復方藥效化學反應因化學成分太多,暫時還未被揭示其
- 一種多功能電動輪椅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功能電動輪椅,包括轉輪組,輪椅底板,輪椅座椅和電機,所述轉輪組包括前轉輪方向輪,后轉輪主動輪,從動輪和輔助輪,所述轉輪組固定在輪椅底板上,在方向輪上方連接著拉桿,拉桿上方設置為轉
- 專利名稱:一種新型的痔瘡座浴治療椅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具體的說是一種新型的痔瘡座浴治療椅。 背景技術:痔瘡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在腸末端粘膜上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生擴張和屈 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稱為痔、痔核、痔病、痔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糖尿病性脂肪肝的中藥組合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糖尿病性脂肪肝的中藥組合,是一種治療糖尿病性脂 肪肝以中草藥為原料的中藥制劑。屬于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糖尿病并發脂肪肝及肝病繼發糖尿病綜合征的臨床表現,與中醫
- 專利名稱:治療皮膚病的外用藥酒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治療皮膚病的外用藥酒及其制備方法,屬于藥酒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背景技術:皮膚做為人體的第一 道生理防線和最大的器官,時刻參與著機體的功能活動,維持著機體和自然環境的對立統一,機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糖尿病性皮膚瘙癢的中藥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屬于治療糖尿病的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糖尿病性皮膚瘙癢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約有15的糖尿病人患有此癥。 這種瘙癢是全身性的,而且非常頑固。目前的旨在治療糖尿病性皮膚瘙癢
- 眼科手術用支撐裝置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眼科手術用支撐裝置,包括固定架和活動連接于所述固定架用于向上支撐覆蓋于口鼻部手術巾的可調式支撐件;所述支撐件轉動和或滑動連接于固定架設置;該支撐裝置操作簡單易行、可升降、可進行360度
- 專利名稱:藥用氣霧劑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用于給藥,特別是用吸入法使用一種氯地米松酯的新型氣霧劑。氯地米松雙丙酸酯是9α-氯-16β-甲基-1,4-孕甾二烯-11β,17α,21-三醇-3,20-二酮17α,21-二丙酸酯,并可用式
- 一種含雙氯芬酸鈉的微丸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制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氯芬酸鈉的微丸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中所述組合物由不同釋放性能的微丸組成,具體為總重量20-35%的腸溶微丸和80-65%的緩釋微丸,其中腸溶微丸通過
- 專利名稱:一種睡眠介導的心理生理干預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屬于醫學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睡眠心理生理干預方法。 背景技術:心身相關或心身一體理論認為,心理(心)活動可通過神經、免疫、內分泌等系統影響身體生理(身)功能;心理與生理相互影響,
- 專利名稱:扎木薩-4味的顆粒劑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治療不消化病的藥物,尤其涉及扎木薩-4味的劑型及其制備方法。背景技術: 扎木薩-4味出自《至高要方》,是一種治療不消化病的藥物,由光明鹽、干姜、蓽撥和訶子組成,也稱“四味等分湯”